距离毕业不足五个月,我身边人的焦虑感愈发变得明显。
● 咸鱼啊,你打算毕业回家还是留这边啊?
● 厦门应届生工资顶多3500左右,扣掉房租、吃穿,不知道最后还能存下多少?更何况厦门房价这么高,这辈子是别想在这买房咯。
● 我妈又在催我回去了,家里那边工作岗位都打好招呼了,可是.....
话题无外乎都是围绕着薪资、职位、地域这三个点在循环。
1、思维局限往往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最大
前几天我和一起实习的朋友坐滴滴回学校。聊到她妈催她回家工作这个话题的时候,司机大哥突然杀出来说:你们这些的应届生,一毕业关注的焦点都在工资多少,不仅想要工资高,包五险一金,还想要干的舒服。都不看看,如今跳槽的几率这么大,如果你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后到底能从这份工作中学习到多少带到下一份工作去运用。
说到这,空气就突然沉默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关注焦点都放在了一些很现实,不符合当下年龄的方面,例如:如果我工资没有达到多少多少,我很难在这安家立业;我多少岁没结婚,显得我就是没人要了。甚至有很多为人父母才必须警惕的到的内容天天挂在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嘴上。
要想想这些顾虑多了,是不是就像一个个铅球一样总吊在我们的腿上,最后导致的是我们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甚至累得再也不想往前走了。
“不合时的顾虑”往往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局限,最终导致我们缺乏对自己人生的大局把控和展望。
2、身边共事的人比薪资更重要
环境有多重要,大概大家都会清楚。和优秀的人共事,潜移默化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对生活的乐观度也会提高。
在创业公司实习一个多月来,我最深的感触是同事们对生活都十分热爱,并不会因为是在创业,而把自己的生活搞砸。
我在赖床不想起的时候,别人可能早早开始在运动,在准备要带来公司的健康餐;我还蓬头垢面的在公交是打瞌睡的时候,有的同事已经神采奕奕唇红齿白地坐在办公室列好了今日的工作规划了。
看到这些,我会不好意思不去改变。可能很多人会说这样的生活真的很鸡汤,但是往往说这些的人本身过得并不好,不是么?
3、不和牛人争高下,先钻空缺定位强
还记得在《定位》里有这样一句话:任何公司向IBM业占据的领先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这句话在IBM体系里代表的是任何竞争对手想做同样的事情,通过同样的方法是很难战胜它的。而把这句话运用到工作里,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别人精通策划、翻译、统筹的话,你就不要跟牛人在同一个领域去竞争。
快速发现自己的不可代替性,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找到工作定位才是最能快速融入工作的王道。
首先你不会跟其他人工作内容冲突,可以减少很多摩擦;其次,你可以先在你这个暂时不可代替的位置野蛮生长,后期根据状态再进行一些其他业务的学习。对于公司、对于自己、对于同事,都是共赢的。
很多人可能说,我一个刚毕业的人,哪有那么快知道自己适合干嘛。你说的也太虚了一点把?这时候我不得不再强调观察力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
罗丹告诫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决窍是:“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是按三条线来研究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有比较强的观察力,他就能从观察的对象上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特点,悟出别人所未悟及和未感受的东西,进而就能快速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好好大显身手一番。
........
(未完待续)
20多岁的时候,没有时间,没有钱很正常。但是你那一点点时间和钱用在哪里,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本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