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太后到死都不知,甄嬛回宫后为啥战斗力那么强,原来都是因为她!
原著中,甄嬛当初想回宫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重新得到皇帝的宠爱,保家人的平安。
临回宫前甄嬛见到了一个重要的人,告诉她两件事,才让甄嬛明白,皇帝的宠爱根本靠不住,这才重新确定了自己回宫的终极目标。
心中有了目标,从此,甄嬛才开始了真正的蜕变:
甄嬛在怀了果郡王的孩子后,得知果郡王葬身大海的噩耗,为了查清果郡王的死因,也为了保住孩子和甄氏一族,甄嬛痛定思痛,最终决定回宫。
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得知儿子遇难的消息伤心欲绝,一度求死。
甄嬛在临回宫前去凌云峰拜别舒太妃,告诉她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来安栖观看望她了。
舒太妃很意外。
甄嬛说皇上让她回宫侍奉,且自己也已经答应了。
舒太妃很惊讶,问她孩子怎么办?
甄嬛平静地说皇上以为孩子是他的,所以执意要接她回宫。
舒太妃生气地说:“皇帝要让你回宫我无话可说,可我儿子还尸骨未寒,你就要用孩子做你回宫的资本,还要认皇帝做爹?”
甄嬛忍着心痛告诉太妃,果郡王的死不是意外,而是被人陷害至死的,要想查清果郡王的死因,只有回宫才能做到。
而且自己的父亲至今还在被流放,要想为果郡王报仇,要想保全家人和孩子,就只有回到皇上身边。
甄嬛说她知道今后的路很难,可是再难,也得去走!
舒太妃看着眼前泣不成声,但语气坚定的甄嬛,终于理解了她的苦心,这才喝了侍女积云端来的参汤。
舒太妃稍微平静后说:“你要保全所有人,只有进宫承宠这一条路可走,这虽然没有错,可是,光有帝王的宠爱是远远不够的啊!
“你曾经被贬出宫一次,自然比谁都知道当今皇上跟先帝大不同,你光有他的宠爱哪里能靠的住!”
舒太妃沉吟了一下,目光坚定地看向甄嬛,一字一顿地说:“你只有将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拥有你想拥有的一切!”
甄嬛陡地一惊,嘴里小声重复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舒太妃斩钉截铁地说:“不错!”
然后,舒太妃给甄嬛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当初先帝驾崩后,舒太妃并不是自愿出宫修行,而是当时的形势所逼,她不得不自请出宫。
当时四阿哥也就是当今皇上继位,德妃成为太后,宫中全是她的势力。
假如舒太妃不放弃宫中的一切自请出宫,以此为交换将果郡王托付给她抚养,恐怕果郡王早活不到今天。
舒太妃一直以为德妃与她情同姐妹,她并不知道,德妃最恨的人就是她。
她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先帝对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也等于集“众怨”于一身,她成为后宫女人的众矢之的。
只有德妃一直跟她很要好,她受了别人的排挤,德妃还时常来安慰她,所以,她一直把德妃当做好姐妹。
谁知,先帝驾崩,四阿哥继位后,德妃就露出了真面目。
舒太妃怕德妃对自己的儿子下毒手,所以在离宫前,在先帝灵前当着数百嫔妃朝臣的面,让当今太后起誓要善待自己的儿子,她才肯出宫,并从此不出安栖观一步。
从此以后,被新皇封为果郡王的允礼,只能以一副游手好闲的闲散王爷的样子,来打消皇帝和太后的疑虑,即使有一腔的抱负也不能有丝毫显露。
天色渐暗,舒太妃点燃了两根蜡烛,在烛光的辉映下,她的眼神灼灼生辉,接着说:“先帝在时,我占尽了风光宠爱,唯独从未沾染权势,以致到最后不得不任人宰割,无还手之力。
“我穷其一生才明白,帝王的宠爱并不可靠,唯有权力……
“嬛儿,我出身摆夷(今傣族人),自然不能染指皇权,可是你不一样!”
舒太妃的一番话,让甄嬛醍醐灌顶,浑身一震。
舒太妃提醒甄嬛是怀着身孕回宫,必定树大招风,艰险重重,特别是要提防太后。
“太后这个人心机极深,让人难以揣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心爱之人也可以痛下杀手,实在叫人后怕……”舒太妃这样描述当今太后。
舒太妃的话让甄嬛想起来自己无意中听到的一段对话。
当时,甄嬛小产后去太后寝殿请安,不小心把帕子掉在了殿内,当她想起来赶紧回头去取时,在门外却听到了太后身边的姑姑说:“太后昨晚睡的可不安稳了,奴婢听见太后叫老摄政王的名字了!”
沉默片刻后,就听见太后很平静地说:“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我已经不记得了,你也不许再提!”
太后和摄政王已确有私情,那么后来的朝政纷纭、波云诡谲,太后竟然亲手刺杀摄政王,夺回王权,一举扫平其所有羽翼,是何等厉害的手段,和何等的心志与狠心,才能杀的了自己的情人!
如此心机深沉的女人,绝不是甄嬛从前在宫里所见到的那个不问世事、只知礼佛,垂垂老矣的病老妇人。
看着眼前舒太妃的境遇,再想想从前自己对太后的敬畏尊重,甄嬛的心里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畏惧。
舒太妃再次叮嘱甄嬛,这一去便再也没有了退路,自己一个人一定要小心。
甄嬛郑重点头。
甄嬛明白,自己今后的道路终于有了一个明晰的方向。
她从今往后决心舍弃一样东西,是心,不是狠心,狠心亦是有心!
从此,甄嬛安心养胎,静静地把自己的心思磨砺成一把寒锐青霜剑,待重回战场时,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