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郭德纲在一次节目里面说,有一天在外面演出,正好化妆间与曹云金是对门。
郭德纲说,当时他就想啊,不管以前怎么样,只要在这个时候他曹云金能掀开门帘进来,也不用说别的,只需要叫一声师傅,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从此还是好师徒,过往一切,一笔勾销。
郭德纲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也不用你正式道歉,只要叫一声师父,意思到了,给我老郭一个台阶,咱师徒这梁子就算揭过去了。
其实这话,初听有理,却忽略了(也可以说刻意用隐藏的方式包含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我郭德纲有理,你曹云金没理。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才会出现曹云金进来进行非正式的道歉,然后师徒二人言归于好。
问题是,这件事究竟谁有理谁没理,谁能说得清?作为吃瓜群众,听到的看到的,不过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已。
这样一来,郭德纲说的那几句话,就架不住推敲了。当然,老郭自己是肯定不这么看的,他还是会强调,他有理,所以那个忽略的也好,包含的也好的前提,在他心目中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的。
先不说郭德纲说的那几句话是不是真心话,就算是真心话,恐怕也是事后诸葛亮的说辞。假如当时曹云金真的一掀门帘进来叫一声师父,郭德纲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与答对,也很难说。
一种,当然也是大家都认为理想的,就是如郭德纲事后所说的那样,相逢一笑泯恩仇,师徒彼此来一个大大的拥抱,两个一笔勾销过去的一切,做回来朋友。
然而,不得不说,肯定还存在另外的可能。我可以这样假设一下。
曹云金一掀门帘进去,叫了一声师父,只见郭德纲本来还在跟助理有说有笑的脸,啪嗒一声就放了下来,满脸黑线,不理不睬,把曹云金晾在了那里。更有甚的,再来上一句:这不曹大爷吗?谁敢当你师父?曹云金就更加不知所措,僵立当地N秒,然后在错愕中被助理拉了出去。
首先说,谁对谁错本来就是谁也说不清楚。所谓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自站的角度不同,同样的事情,必定会的出不同的结论,你觉得给我一百万是应当的,我觉得给你五十万就不少。哪里还有对错呢?
我之所以提出郭德纲那几句话来分析,其实不是想说是非对错,一来我没那本事,二来本身就是说不清的事情。可是,郭德纲非要把自己说的那么高尚,得要主动去占领道德高地,反而让人感觉不舒服了。
真那么高尚,啥都不说,是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