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暮春即将过去的时节,我有一次特别的“单飞”经历,想起来十分有趣也有意义。
昨天,我第一次代表个人去净峰中学为初三的孩子进行题为“发现小确幸,提升幸福感”的心理调适,我戏称之为“单飞”。
前几天,净峰中学校长发来邀请,希望我能为该校刚复学一周的初三毕业班学生做一次心理疏导。在疫情防控还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我还是有些顾虑。作为县家教讲师团成员,我打电话给县德育办报备,得到回复是“线上可以,线下不可以”;作为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志愿者,我也请示了该站负责人,得到委婉的答复。这样的结果是可以理解的,疫情正式解控文件还没颁发,谁也不想冒这个险。而净峰中学校方又急切需求,经过协商,先为初三年段的实验班40人作心理调适。我鼓励自己:这是做有益的事,不要怕!于是毅然决定代表我个人前往,这样的决定对于一向循规蹈矩、绝对遵守组织纪律的我不能不说是一次挑战。
这样的决定让我的自我介绍也显得很特别,摒弃了一切有关组织、单位、职称的介绍,只是切切实实地代表我本人:“妈妈”“老师”“给你们带来快乐的人”,我轻装上阵格外轻松,一开场就让那些刚刚从考场上回来、略显沉重疲惫的孩子开心地笑了。我问他们:“以上三个身份,你们对哪个身份最感兴趣?”孩子们说:“第三个身份。”我接话:“当然了,'妈妈'是别人的妈妈,'老师'也不是你们的老师,此时能给你们带来快乐是最重要的!”孩子们开心地笑了,我们的心无形中拉近了。
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疫情期间不允许聚集这种特殊情况,我也是颇为动了一番心思,既要让孩子们动起来又不能太密切。虽然我和孩子们都戴着口罩,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真实的表达,也不影响我中肯的点拨,场上气氛轻松自然。
令我感动的是,孩子们的观察好精准,尽管我只露出两只眼睛,他们依然可以在校长介绍我的时候,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语文老师!”莫不是连我的眼睛都写着“语文”二字?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给我不一样的经历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我为这次代表自己的“单飞”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感恩有这样特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