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或许是因为最近浏览了较多关于如何在闲鱼上买猫咪的信息,今天知乎给我推荐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闲鱼?
我点了进去,被某高赞回答中的一个片段惊讶到了:
在闲鱼上卖我家加菲生的小宝宝,明码标价3000,写了不刀,不卖给学生(因为有的大学生在宿舍养,毕业就遗弃)
然后
一个人问我,能不能便宜点之类的,拒绝以后ta说:
我是一个穷学生,你就是送给我又怎么样。我也不要你送,200你给我送过来,再送点猫粮就行了。
你穷你弱,就应该让别人让着你吗?
过去所说的以强欺弱,竟然演变成了如今的以弱凌强了吗?
我继续翻看了该回答下的评论,看到大多数评论或是给答主的献策或是对这个“穷学生”的“声讨”,我舒了一口气。
大部分人的价值观还不至于如此。
但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把自己的不如别人当成索取的“底气”,把自己想多占点便宜的心思伪饰在满口的仁义道德之下。
无限放大自己的不容易,而漠视给别人带来的不便。
2
闺蜜有一个同事,就叫她A吧。
由于工作性质,她们只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就可以下班,闺蜜工作效率很高,经常能够早早地下班。
而A则相反,由于工作效率低下,加班是家常便饭。
因此,俩人虽住在两个相邻的小区,却极少能够一起下班、同路回家。
某个周五的下午,闺蜜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准备打卡回家,习惯性地欲和A打声招呼、道声“再见”。
没曾想,没等闺蜜开口,就听见A重重地将手中的鼠标叩向桌面的声音:
“你就不能等等我吗?” 听起来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
闺蜜愣了愣,却还是委婉地回答她说晚上约了朋友一起吃饭,今天不能等她。
A并没有罢休。
“我承认,我是工作做得慢,总是要加班,每次回家后都已经很晚了。而你呢,不仅每次下班都早,还可以有各种约会。把我一个人丢在公司加班,合适吗?”
A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略带哭腔。
闺蜜最后没有等A。
后来在向我吐槽这件事情的时候,闺蜜说,她工作效率低,我就应该陪她吗?难道无能可以成为博取同情的资本吗?弱可以弱得这么理直气壮吗?
闺蜜还说,这件事带给她的,有一些莫名其妙,有一些生气,又有一些不安。
还有一些对A的同情和可怜。
这“同情”不是对她能力低下的同情,也不是对她每天加班无法拥有下班后的快乐生活的同情,而是同情她“我弱我有理”的想法。
当一个人习惯了弱,便再也难有所追求了。
故事中的A,一边述说着自己的不容易,一边指责他人的不体谅。可明明是自己的无能,凭什么要求别人去体谅你呢?
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要乐于助人,要帮助爱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此为美德。
但美德并不是拿来要挟别人同情、帮助你的理由。
3
五一放假前几天,一个很久不曾联系的同学发来微信说:
“我五一节要来南京玩,你带我玩两三天可以嘛?”
对于这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我早已有了安排,于是便婉言拒绝了:我这几天都有事,恐怕不行。
本以为对方可能会发来一个表情结束会话,或是略带失落地回句“好吧”,但对话框里出现了一连串的句子:
“能有什么事呢?有什么事不可以放一放吗?”
“你不是有4天假吗?抽出两天来陪我逛逛不是什么大事吧?”
“我好不容易去一趟南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的,你怎么忍心不陪我?”
“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
“我票都买好了,总不能退票吧?”
“……”
我很是惊吓!
我回了一句真的不行,随手设置了一下消息免打扰。
你是第一次来南京,是一个人玩没有意思,是买了票不方便退票;
我也确实是有四天假期,也确实不愿意打乱自己的计划,也确实能忍心不陪你。
你很需要人陪你旅行,你很孤单,你很可怜,但我真的不想体谅你。
别人没有义务以自己的“不便”来成全你的“方便”,别人也没有义务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你的需求。
4
每个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不为外人道的辛酸,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也没有谁的“安逸”是与生俱来的。
你受的那些苦,你所经受的那些“不如别人”,不是身边的人带给你的;你所没有得到的那些东西,也不是身边人掠夺了你的,没人有义务为你的困难买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M3NzAyOQ==&mid=2247484020&idx=1&sn=6442ba3fdb78df4d4098d626aca92650&chksm=e81e619edf69e888877c29586f09e23a6ab3fb310a53532da40ff443a28e7fba4bf6fb4adce5&token=1484299256&lang=zh_CN#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