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即是育己”
为人父母久了,很容易陷入“好为人师”的习惯性思维里。不论是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喜欢先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因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云云。不知不觉中,好像在重复当年我们爹娘说过的话,完全忘记了小时候的自己,并不是认为只有这样的父母才是有威信的父母。
父母确实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没有任期,要做就要做上一辈子。在这样长久的岁月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是单向的。父母可以传授给孩子生活的知识、做人的道理;从孩子的身上,善于学习的父母,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和省悟。育儿之路,其实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道路。
新年伊始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几本书的读后,当时作为新年小目标曾写道:“新的一年,少玩手机,多读书”。现在第一季度即将过去,反观自己的成绩,其实坚持的并不好。手机经常还是拿起来就忘记放下,书倒是读了一些,但也没有到多多益善的程度,很汗颜。在“阅读”这件事上,女儿的的确确可以做我的老师。
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介绍阅读习惯对儿童成长的益处,也有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文章。所幸,我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培养阅读习惯”这一点颇为认同,于是家里购买了大量的各年龄层的书籍和绘本。并且坚持亲子共读,先从讲故事开始,到可以独立阅读。虽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不得不说,这样坚持下来的孩子,确实对于阅读的兴趣,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在“阅读”这件事上,女儿已经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师。
1. 随时随地的拿过一本书来读。
上学前和放学后应该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光。她总是要求我早上早一点叫起床。原因就是可以在去学校前多看一会书。放学后,进家门立刻甩掉书包,就窜进了书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坐下就开始看。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其实每天的语文作业都有“课外阅读20分钟”的内容,这个对于这个小书虫来说,与其说是作业,倒不如是“看书的好借口”。因为她已经开始近视,为了保护视力,其实我是限制她的读书时间的。但是借着“作业”的名义读书,妈妈总不好说什么。估计她就是这个小心思。
如果哪天洗了头,需要我帮助吹干头发的,她也一定是准备好了一本书,趁吹头的时候,再读上一段。出门办事等待的空隙,如果带了书,她也是一头埋进书里,丝毫不介意周围的环境是嘈杂还是安静,反正这一切已经与她无关。想想大人在这样的时间碎片里,大多都是掏出手机来打发时间,看的也大多都是碎片化的信息,真是很惭愧。
2. 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读上一段。
到了二年级,识字量大涨的孩子对什么书都感兴趣。只要是家里放着的书,有时候可能只是封面比较活泼可爱,她也是翻出来看的津津有味。比如有一天她拿了一本讲述《思维导图》的书,这本我也只是翻了一半左右。没多久的功夫,她已经囫囵吞枣的看了个差不多。之后再画英语课上要求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就更加有章法。
不禁感慨作为成人的自己,平时的心里是有多么浮躁,充满各种杂念,完全不象女儿那样心静如水。写的有趣儿的书可以坚持看完,稍微平实一点的就没有耐心读下去,看几页放下。不由自主的又刷起手机。
3. 反复的读几本自己喜爱的。
孩子虽然什么样的书都可以看下去,但是最喜爱的,总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着变化。比如一年级的时候,可以把一系列的《小屁孩日记》《神奇校车》看了又看;到了二年级,开始着迷《哈利波特》。读完所有还不过瘾,还要把其中几部特别喜欢的来回的看,并且经常津津有味的和我讨论其中的各种情节。
反观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反复的看书。很多小说类的书,因为情节紧凑而一口气读完的,放下之后就久久不会再重新拿起。囫囵吞枣之后,缺少“精读”文章,待到需要输出的时候,就常常会“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了。
如此种种,女儿总用她的着迷读书的行动告诉我,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的,谢谢你,每当看到你印在窗前的小小身影,我也会不自觉的摸出一本书,陪你一起看起来。
教育专家曾说过,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父母们教养方式的种种,也可以为父母指出需要学习和改善的地方。做善于学习和不断自省的父母,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养育,也收获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