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拆开北方来的书信
送信的白鸽掉头折返
飞离南方的春天”
(一)
十七岁,独自出门远行。
去年金秋,我背负行李,一手零食,一手行李箱,一半是兴奋,一半是忐忑,怀揣着梦想踏上求学之路。
山西与福建,千里相隔,三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从沿海到内陆,不同的不仅是地点,还有水土、人文、饮食等,其间的距离,需要不少时日才能缩短。从进入到融入,其间有一条漫漫长路。
到达太原站,已是华灯初上,街上熙熙攘攘,广场嘈嘈杂杂,小商贩们穿行期间,人群四处散落。深吸一口气,即使是夏末,但空气似乎已经参杂了一丝北方的寒意,还带着一点陌生。
直到下车,虽到达的是南门,但抬头望见刻于石柱的的校名,一切不安才慢慢找到了附着的载体。
(二)
《北大往事》里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其实作为一个文科生说来惭愧,对于某些细微之物的感知能力并不算强。初入校园完全没找到与之能共鸣之处,可以说是周身都有一种排斥感充斥,这种排斥感不仅表现在对日常奔波于各教学楼之间时,对校园之大的抱怨,更表现在对突如其来的水土不服症状造成的身体不适而在心理上的反映。
脑海中不停盘旋的,是逃离的念头,想回家,想吃家乡的食物,想闻那个充满大海味道的空气。也会在躲在一个角落和父母通话时突然痛哭流涕,夜晚躺在床上拼命想要入睡害怕自己胡思乱想着什么。
不过好在,在与生活的磨合中,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能够找到一个契合点、平衡点,已经逐渐融入这里,渐渐体悟山大的独特气质。
其实很多人初入大学会有不适,或许有的想要改变,但最终懒于起点,有的在半途毫无起色中放弃,我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变成我理想中的样子,但我觉得只要决定开始,这个过程也是好的。
(三)
未入学校时,时常会想象大学的课堂,然而每天上课听老师在扯东扯西却让我很没了安全感:为什么不按书讲?为什么不划知识点?这样考试真的可以过吗?在日渐的学习中却又似乎又找到了上课的意义,原来它颠覆了你很多固有的思想,很多时候你想要开口辩驳某个老师的观点,却全然找不到任何东西来反驳,然后是无助感蔓延全身,突然意识到,我还是很无知很天真,以为非黑即白,脑袋里都是死板的课本知识,好多领域都是空白。也总是跳不出别人的思维框架,没有自己的组织语言,就像围城里的人,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思维就像被围困在这座城里,从没想过要作为一个局外人来思考。而这些认识都是大学课堂所教给我的,所不同于初高中课堂的地方。
想到一首关于母校的小诗:“在你的百年长河里/我只能取数瓢饮/却已是一生荣幸。”
时间稍纵即逝,一个学期早已过去,然而初入校园的情景却恍如隔世。一棵树在百年时光中,尚且能不断堆积着年轮长成参天大树,而在这所百年学校,我不过是一个过客,一个它浩瀚历史中暂留的一颗渺小沙砾,或许在这里汲取的东西就像于大河中取数瓢饮,但是我在这里吸收消化的一切,将会一点一滴融入自己的血液。
而我的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