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写完作业,闲着无事就看了看书,因为好奇查了查杨修,看完他的一生后感悟颇深。
大家都因为杨修的故事而认为他是一个狡诈只有小聪明的人,但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杨修一生著作颇丰,著有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今共存作品数篇,有《答临淄候笺》、《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但这样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就这么被曹操给杀害了,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不过杨修的死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就拿张绣来说,当年发动兵变杀了曹操的儿子和爱将典韦,后来又投降曹操,还是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大度的曹操连杀子之仇都可以谅解,为什么就不可以原谅杨修对自己的冒犯呢?其实就是因为杨修有特殊的“才”,曹操才容不下他。杨修的才具体表现在以下事例中。
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曹操去看了一下,然后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结果是“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门上的字的含意。并且很得意的把它告诉了别人。曹操知道后,心中便对杨修有“忌”了。后来,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害自己,便对别人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要在自己睡着时接近自己,并装模作样的杀死了一个替自己盖被子的近待。结果是“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而又只有杨修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别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知道后更是“恶之”。
一直到后来的鸡肋事件,曹操终于容不下杨修了,以“乱我军心”为名,将之杀死。这其中,其实也有曹操的恐惧和猜疑,因为杨修每次都可以窥破他的意图,看透他的内心,并且到处大肆宣传,这样的人,肯定是留他不得的。
换句话说,如果杨修可以明哲保身,看透曹操的意图却不说破,那他就可以保住一条命,但他却没有。它不但看破了曹操的内心,并且还大肆宣传,这无疑加快了,他的死亡。其实这就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的人会将自己看透曹操的内心说出来,但智慧的人却会选择闭牢自己嘴,以此来保住性命,正所谓“多说易错”,在当今社会上也是如此,沉默,有时候是最好的方法。在很多时候,看破了却不要说破,这是语言的哲理。
明哲保身,其实就是闭牢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