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陆续续看一些书,也在听书,同时还在上课。
听书,多是听百家讲坛,原来也听财经类,但听来听去并不合心意,越听越迷惘。财经类的评论,虽然能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但我对那些原因感到很陌生,想知道更多,更深,那种迷惘很快令我感到厌倦。那时,对经济类知识的渴望很强烈,想学习到更多。前阵子中断的经济学又准备拿起来重新学习了。
这么想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经济学之后,我的财富会增加更多吗?可能性不大,给我们上课的经济学老师不也没成富豪吗?上节课他说近期目标是在二沙岛买个房子,深谙经济原理也没能预测经济走势,可见知道熟知经济原理并不是获得财富的必要条件。
笔杆界的网红“王路”研究生读的就是经济学,然而他似乎也没去炒股炒房,也没去投资,也没成有钱人。
经济学的意义何在呢?因为有趣,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其实可以用经济原理解释,当你发现明白这些原理,并现学现用之后,就会发现生活变得非常有趣且“透明”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知道未来有什么等着我,但兴趣一定是我主动前行的力量。
百家讲坛听了很喜欢,大多都是讲历代帝王的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很有启发性。很多年前,一个领导推荐过这个节目,那时听书APP还没有盛行,当时是开着视频,边听音响边做事,但很容易走了神,也曾经找过中国近现代史之类的书籍,但很乏味。这一次总算满足了我的要求,有趣又能增加知识。听了十来天,又有一个新发现,想要把这些历史知识理解得透彻,地理得学得好才行。
就这样,学一点就牵扯到别的学科,进而又想把边缘的学科也一起学了,好像进入了“求知饥饿”的状态。
这段时间“辞职读书”的念头在脑海里不断的翻滚,但除了工资,没有找到其它增加收入的方式,所以做罢。不过以我的性格,“辞职读书”是迟早的事情,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想在短时间内填补那些知识的空白。
这两天,我突然意识到,目前在看在听的,其实在初中高中时就已经学过了,现在是在回炉。
后悔当时没有好好读书吗?这个真心不好说。个人情况不同,过去的情况并不是一个后悔能说得清。当时的我和半个傻子差不多,虽然不逃课不叛逆,但脑子是死的,能学进多少东西?那种断片的状态持续了差不多七八年,到底差过了多少知识,不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过去的知识,学起来却是非常陌生。那一段空白,现在想来,其实对我造成了很大很大的影响,这几年越发感觉“路”走得特别艰难,我多多少少领悟到这是当年断片种下的恶果。当咯,我是不会放弃自己。
在我理解的范围里,智慧其实是“学习知识-消化知识-交叉联想”这一过程的结果,创新力、创造力其实是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最终激发出的灵感。
因此,我准备将人生倒带,即使脑子已进入了记忆力衰退时期,也要把过去没有学进去的知识重新学起来,要学习感兴趣的学科,让死气沉沉的人生冒出激情的火焰。
脑子里的小人啊,赶快奔跑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