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需要一直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吗?
话题开始于一个死党篮球群,被批进攻强,防守太差。但是打过篮球的人都知道,很大程度上这项运动能否玩得好取决于天赋,身高臂长的人占据了很大的先天优势,而身材吃亏的人往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和天赋高的的人一样的成绩。
木桶原理是由劳伦斯·彼得提出,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则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这似乎在启发我们要去弥补自己的缺点。
小托马斯是NBA的全明星之一,他在2011年选秀中最后一位被选中,在NBA前两年中一直不受重用。但在16-17赛季他成为了凯尔特人球队的当家球星,率队进入东部决赛,而那一年的他场均28分,作为参照对象,联盟得分王是31分。关于小托马斯有争议的一点是,他在离开凯尔特人之后再也没有被视为球队核心,继而因为身材的原因往往在防守端成为对手的打击点,因此身价始终不高。尽管如此,一个175的小个子,能够在长人林立的世界顶尖联盟收获如此成绩,不仅仅超越同等天赋的人,进入NBA甚至还打出自己的名堂。可以认为,至少直到离开凯尔特人,小托马斯的职业生涯都是成功的。
忽略小托马斯的个人努力原因,我想,他的选择可能更值得我们借鉴:
把大部分的汗水投入到自己的优势之中,而不是纠结于自己的身高,自己的劣势。
小托马斯明白小个球员优势在于速度、控球,而对于他个人而言,得分似乎更是他的天赋。场均28分接近得分王的水准,高效率得分,第四节之王,谁也不能否认他在得分上面的天赋和为之付出的汗水。
这是小托马斯的故事,然而却不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故事。
大部分普通人的故事是:公司需要我学会什么能力,我就去学;别人似乎擅长某样东西,我也去学;现代社会好像看重某种特质,我努力修炼。我们的思维似乎不断地在弥补自己的劣势,更可怕的是,补完这个补那个。最终,我们都成为了一个平庸的普通人,是的,我们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个和别人一样平庸的普通人。持续地纠错,往自己不擅长的方向努力,我们永远可能只能做到80分。
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有效的话,那也是应该用来投入到自己的优势里面。我们在投资股票的时候尚懂得投资回报率的概念,花大量的时间看财务报表做分析或者寻求专业人士,去选择高回报的公司,然而,在职业生涯,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回事。小托马斯只是一个缩影,但更多的人仍然通过投资自己的优势,在NBA立足,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三分射手、一个防守专家或者一个组织强人。
当然,真的有一个全能的NBA球员,他叫勒布朗·詹姆斯,但他是这个星球最强的篮球运动员。
他的身体禀赋、智商、努力程度都是历史顶级,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努力决定不了命运,更重要的是选择努力什么,如何科学地努力。通过合理的努力,优势管理,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向卓越,我们都可以是小托马斯。
新精英的古典老师给我们更好的建议:投资优势,管理劣势。而其实木桶原理强调的是组织的能力取决于最短的板,并不是个体,组织补短板的方式恰恰是运用每一个长板。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发挥优势,通过组织和流程来规避、控制短板,是更好的策略。
而恰好那一年的凯尔特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闯进了东部决赛。我们在这支球队里看到了进攻禀赋很强的小托马斯,防守专家斯马特,以及,善于发挥球员潜力的教练斯蒂文斯。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个人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完美结合。
结尾附上小托马斯的鼓励,
无论你在什么处境中,都不要放弃。只要坚信自己,不懈努力,坚定不移,你就能走出很长的一段路。所有的这些,相信上帝,葆有信念会花上一大段时间。而在那期间,我知道我所能做好的每一步。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准备,所以我时刻准备把握我的机会。我要成为历史上最出色的小个球员。——小托马斯。
愿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