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读书分享第10天
《孔子如来》——(10)四十不惑
读书分享鲍鹏山老师的《孔子如来》看到一句话:其实人的一生有三种需求,也因此有三种境界,谋生,谋智,谋道。谋生为养活自我,谋智为认知世界,谋道为认同价值,也即有价值判断力。
价值判断力,这其实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名词。
而对于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其实是孔子晚年为自己所做的简历。
而其中的“四十不惑”,我一直无知的认为,人一到了四十,应该什么都知道了, 什么也了解了,就不会有任何的不解和迷惑了。可是过了四十后,却是疑惑丛生啊!
通过学习,我知道,人非神明,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光体能上不能战胜万物,智能上也不可能辩识万物。所以,孔子所说的“不惑”,无论是说自己,还是泛泛而论智者,都不可能是指能解答一切疑问解释一切现象。
孔子的“不惑”,是指有了判断力,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力,而不是有了更多的知识。孔子比我们高明,不是知识比我们多(春秋时期的孔子还真不一定比2018的我们知识多),而是判断力比我们高。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不是看他的知识面有多宽,而是看他的知识的高度和深度,取决于他的认知能力有多强。
孔子的不惑,第一是指: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会再动摇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不会再改行了;第二:对世界上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现象,都能做出价值判断,分辨出是非、善恶、美丑,知道自己该支持什么,该反对什么了。这就是“谋道”,谋求价值判断力的提高。
以上是最近学习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在谋智的同时,也能谋道,以提高知识的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