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男女双方的互补性和相似性这两个维度分别在关系中的重要性
先说互补性,男女从性别上本身就是互补的,男女在交互中互相成就。
就如同硬件与软件相互依存:没有软件,硬件无法发挥功能;没有硬件,软件无法运行。
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协同设计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优质的男性 * 优质的女性 * 优质的相处模式,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 爱情、幸福、安全、稳定。
优秀的人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保底是乘法,乃至达到指数幂的化学反应。
不管是一支由王牌巨星球员组成的三巨头球队,还是两个顶峰相见的人组成的家庭,都是梦幻阵容。
这样的阵容实力,这样的高能状态,可以有信心和底气面对一切、对抗一切、碾压一切。
如果你内心不认可自己,唯心层面你没有任何主观上的配得感,唯物层面你又没有任何的实力支撑,
那么你缺乏自信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你没有伴侣配偶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有些人在某些时期就是不适合(且不配)谈恋爱,那就搞学业、搞事业,搞钱…,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找到你自己的最佳状态。
无实力不社交,自身若是没有过硬的底牌价值,就不要冒然去跟玩本就不属于你的牌桌。
有点扯远了,我们把话题重新拉回来,讨论完男女的互补性,我们来谈谈相似性。
当我们讨论相似性,我们其实是在讨论相似分布点的数量。
有的社交软件可以以可视化方式和百分比数值来呈现你和他人的相似度(默契度)(匹配度),其实都是基于(大)数据,而数据是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关键字,比如: 型格、星座、喜好、兴趣、学历、圈子、年龄、工作、城市、读书、观影、音乐、口味偏好、生活习惯,这些相似的点越多,你们就越像,就越同步。
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发现对彼此的需要都能满足,而且和对方在一起像是和世界上另一个自己生活,互补性和相似性都拉满,这样的关系可以说是爱情里的顶配,堪称神仙阵容。
其实择偶择的不就是这么回事儿,普通人寻找伴侣前,最主要的是足够了解你自己,只有先活出真我,才能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
有句调侃的话是,“骗骗哥们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如果对自己不够坦诚,不能足够认清自己,那么“对别人真诚”将是一个可笑的谎言和最大的伪命题。
并不是说人在成长中就不能谈恋爱,恋爱也没那么多顾虑,如果两个人看对眼了那也是分分钟就爱上的事情。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在刚起步的时候,如果有个人愿意和你一起努力,陪你一起成长,要珍惜。
反正我是不敢,你问我为什么?因为,一、我不想委屈对方;二、太容易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