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二月的一天,一夜之间,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都写满了“甲子”等标语的口号,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都很惊讶,谁敢这么大胆,做出这样的事情。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更大胆的事情还在后面。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十几天后,无数头裹黄巾的农民喊着口号,拿着农具疯狂冲向官府,而此刻再也没有这些人更加明白“甲子”的意思,
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这样暴发了,东汉末年的潘多拉魔盒终于被一个叫张角的道士打开。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潜心准备十余年,徒众十余万,遍布当时东汉帝国的八个大州,还与洛阳宫中内侍有勾结,如此笼络人心的手段,韬光养晦的耐心,的确是少有。
这场起义的领导者张角有一个“大良贤师"的美梦,简称皇帝梦。
1 大良贤师爱救人。
凡是起义,必先收拾人心,张角做这个实在是太过简单,因为他会救人。
自称“大贤良师 ” 的张角是个道士,开创太平道,所以在关于三国的游戏中,经常见到一个手拿九节禅杖的道人,他以《太平经》传道收徒,还会看病,看病就得先入我的道,只要有病的人在他面前跪下忏悔罪过,他施以符咒神水,有病的人慢慢就会痊愈,痊愈的话你就是信我的道的,不痊愈就是不信,无论怎么样,他传道的都是对的。
东汉末年的老百姓,用课本上的话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病了哪能请得起什么大夫,张角有这个能力,能为百姓治病,百姓就慢慢的就信他的道。
张角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博爱之心。派遣他的八个弟子四处奔走,在东汉帝国的广大版图上开始“以善道教化天下”,《后汉书》上写“转相诳惑”,这如果从写书人的阶级立场来讲,肯定是说张角的弟子在救人的同时不忘了煽动人心,蛊惑天下,再加上百姓之间,互相谣传,怪力乱神,十余年间,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互相连接,张角的信徒分布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跟张角比,张鲁传道的水平还是差了那么一节。
2 苍天死,黄天立?
天下至难得者,人心也。
人心有了难免会蠢蠢欲动,很难揣测张角一开始就是为了起义,为了推翻东汉政府,真是这样的话,潜心积虑十余年,真是太有抱负和手段了。当然,也怪东汉政府太能作。
对于他的抱负,从他“大良贤师”称号的来源就可见一斑: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来源于《太平经》。
也可能真是为了万民福祉,更可能为了一己之私,《太平经》毕竟是他的宣传资料,总之,他是要造反了。
十余年间积累了徒众数十万,而且八州之地,互相联系,应者影从,于是张角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制度,“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 全国性的组织就这样建立起来。
组织有了,下面就要宣传,这对于传道出身的张角来讲,也不算很难,而且是忽悠自己的信徒。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指的是汉室,黄天指的是尚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的太平道,而中平元年是甲子年,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张角根据道家的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选定的,宗教果然是取信人民的利器。
3 起义总是会出叛徒。
处心积虑十余年,八州之地都在暗潮汹涌,宣传工作做好,各地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洛阳都城一夜之间都是口号,荆扬等地的信徒开始向冀州移动,张角本人是在冀州,而且还与在洛阳京师的宦官中常侍封、徐奉结为内应,到时候准备三月五日在洛阳,邺城,全国三十六方一起起义。
这两地的工作全都由一个大方首领马云义做,可是历史总是会在小人物手里转弯,起义也总是会出叛徒,更何况是这么声势浩大的起义,难免会出现一两个心理素质不好,贪生怕死的人,不,一个就够了,这个人叫唐周,张角的弟子。
唐周向洛阳官府告密,于是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不知道张角是不是霸占了唐周的妻子,或者唐周跟张角的小妾有什么奸情被张角知道,总之不管怎样,张角的弟子亲自出卖了他,此时距离起义时间还有十多天。
于是,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提前起义
“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应贼。”——《资治通鉴》
4 天下诸侯都得感谢的两个人。
反是造了,不过最后还是败了,张角三兄弟,处心积虑十几年,到头一场空梦,大良贤师的梦想,无法实现,可是他已经为东汉王朝的根基拆的晃晃荡荡,另一个人又使劲推了一把。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常刘焉,刘焉是宗室,也是自私的野心家,为了一己之私提出了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这样更容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并且自荐益州。
灵帝听了他的建议,从此军政大权下放,再也收不回来,地方诸侯以剿灭黄巾起家,拥兵自重,逐鹿中原,无视东汉政府,包括他刘焉都这样。
全天下的诸侯都要感谢张角,刘焉这两个人。
大良贤师的美梦虽然没有实现,但是黄巾之乱动摇了东汉统治的基础,也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