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这两天我看短篇小说,有些新的想法。
慢慢的理解了关于文字的容量的概念。自己领悟的。
发现海明威说过的那个观念是对的,小说的大部分是深藏于大海之下的冰山,你看到的小说的文字只不过露在冰山上小小的一个角落。而且,只有当一部小说到达这个程度的时候。才能深深的吸引住你。
前两天看到了一本特别特别逗的故事,是东野圭吾写的,说的是一个编辑社的故事,有次,不得已,编辑们必须出版一本一无是处的小说。是编辑们主动请求作者写的这本书,而书写出以后,果然也如同编辑们预料当中那么样的差劲。本来下边的小编辑们都绝望了。但是老主编,号称传说中的编辑的那位,研究了四五遍后得出一个结论,说这本书如同一种特殊的食物。大约是臭咸鱼之类的吧。说的确很臭,但是如果你能忍耐并且吃过第一口后,倒会觉得别有洞天。而这位作者的书,竟然虽然一无是处,竟然还有一个稳定的销售额。根据老主编的判断,一定有一群不为人知的读者群,只要寻找到这群人并且不断的促销,就能够达成那目的。结果最后这书还通过各种方式之后被促销成为了畅销书。那天晚上看到关于那个臭鱼的比喻,笑得我简直撑不住了。
说回来,就是说好的小说和不好的小说实际上是存在区别的。
关于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我没有办法说明白,但是我每次看到的时候都能够悟出来其中的味道。
就像是王小波说自己很早就能区分好的文字和坏的文字一般。
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大乐趣,屡试不爽。
比如,最近一直被推的《岛上书店》的确相当不错,文字、气氛、故事恰到好处。文字当中你能看到一个在幕后娓娓道来整个故事的有血有肉的作者。不过说是同一作者所著的,和《岛上书店》姊妹篇的《玛格丽特》实在是吸引不住人。
读东野圭吾的文字,好的书,如《解忧杂货店》和Stephen king的《肖申克的救赎》类似。不管文字是否多都对你无所谓,事实上,你甚至会希望这故事不会终止。你随便翻到一页文字,节奏感和文字的细致以及那种铺垫都丝毫不欠缺。但是你看一些很不怎么样的畅销书,实际上真心不怎么样。我读闲书读了许多年,虽然这是一件没有什么好处的事儿。但是毕竟也有点体会。图书这个行业,我逐渐领悟到,其中有各式各样的书店,有很大一部分书籍属于垃圾快餐类,我说的不仅是那些励志类、鸡汤类,甚至有些所谓畅销书作家的作品也就是那一类的货色。让我定义、区分,我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个深度、广度和高度,不过当你读得久了的时候,你自然就能够闻出来味道。而不必看封面上的文字介绍和作者姓名。事实上,有好几次,我随手翻起一本书,读了两句,觉得这文字相当不错。反过来,到书皮那里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成名已久的名家,这部分名家看来是名副其实的。也许读书就应该这么读,书嘛,就是文字和图画的组合,更多的是文字,所以,不妨我们把所有的读物弄得没有封皮、没有介绍、没有作者名称放在一起,然后读,最终我们挑选出来的,可能真的就是能够流芳百世的好文。不管是武侠类的、言情类的、或者是严肃的。
我原来以为文字就是讲故事而已,时间越久,我越能领悟到,好的文字所讲的故事,绝不是用艳俗的文字来冲击你的视觉感官。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使用,也许就是再普通不过的文字,慢慢引人入胜,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或许,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杨振宁曾经形容大数学物理学家狄拉克的文字,说那是一种红豆啄残鹦鹉粒的感受。他把什么都做完了,让你无事可做。
马克思说,人们的职业分类对人造成的影响,要比人天生而来的影响更大。
的确如此,人们深深的受到行业的影响,一个行业改变了一个人的思路。逐渐的将其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
张恨水写《夜深沉》,原来聪明灵慧的一个普通卖唱姑娘最终被捧成了角,他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写道那人在车中安逸的抽着香烟,然后他想,她已经堕落了。想那么一个养尊处优,从贫困中逃离,最终成了一个名角的人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
再说有人谈论一位男星的自杀,说自杀前,他打电话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朋友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男星从楼上跳下后,好友盖上了一层衣物,让人们不看到其并不那么好看的一面。一个人到这个份儿上他所想的又是什么呢?
你看,人们走上社会,成了其中的一员,为了谋生,成为了某种样子的人。同时为其所改变。这世界,多么的有意思?
关于那些人,我是说作者,他们想表达一些东西,通过小说的手段。他们所讲的或者是虚的,或者是真实的。但是那都是现实存在的反应,即使纯粹的虚构,有魔法、有鬼神、有妖怪的那么一个世界,也不就是在观察普通人的世界之上得到的世界。
无论是J.J.托尔金那个魔幻的中土世界,或者是马丁架空大陆当中所讲的冰与火之歌的故事,又或者干脆就是J.K.罗琳所讲述的那个总是从国王11又4分之一车站出发的男孩儿的故事。
你原来总是嘲笑我说就是个天天看无聊书籍的书呆子,但是从来不写自己的感悟。
你看,这两天,你不在,我不是写出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