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了不少,得意之笔也有,《启功太傻了》即其一。
那是1995年,网络还未兴起,小城生活单调平淡如水,看电视便成为生活的主要休闲方式与及时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重要媒介。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大师风采,高山仰止,成为花天酒地又孤寂落寞小城生活文化坚守的精神支柱。有一期介绍启功,他说自己虽然是中国书协主席,但不是书法家,顶多算教育家。启功字成一体,公认大师,为何拒绝书法家桂冠,想来是不满当时书法家满地窜的斯文扫地乱象,也出于对博大精深传统书法艺术的敬畏。但这一谦虚,却要得罪书法界多少人啊!有感而发,一挥而就《启功太傻了》,从题目上就能看出辛辣尖锐锋芒所指。先投稿于《徐州日报》副刊发表,后又刊发于1995年8月18日《中国文化报》,不久又被《中国书法报》转载。之后我见好不收,还在《徐州日报》副刊发表其姊妹篇《王羲之太笨了》。
文章大报小报发表后,却不敢张扬,因为当地也正书法家群体蔚然成风,且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又因为我时任《邳州日报》副刊编辑,经常为本地书法家办作品专版,参加书展与书法交流活动,怕他们对号入座。但尴尬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次应邀去乡下参加“桃花笔会”,文化圈大伽倾巢而出,而书法界更是重阵。笔会的高潮就是书法家们在桃花林中,一字立于长案边挥毫不止。开座谈会时,市文联一位副主席,高举着一张报纸,大声说:“大洲,你讽刺书法家的文章,被《中国书法报》转载了!”并赞美我是“鲁迅风格”,还顺手把报纸塞给我珍藏。当时如果不是他说,我还不知文章被《中国书法报》转载呢!但报纸拿在手上,心中几丝窃喜,面上却是羞红发热,因为在座书法家们大都订阅这份报纸,难免不对号入座,这样一来,我岂不成了当地书界公敌?好在此后无人提起此事,喝酒时依然豪放欢畅,文人相捧。想来是我多虑,大多数书友,都是把书法作为崇高神圣艺术去追求,不择手段沽名钓誉者,毕竟是极少数。不过时至今日,书界不正之风,却愈演愈烈。所谓灿若群星的大师名家,在网络上往往成为众矢之敌,饱受诟病,而我二十八年前写的那篇小文,放到今天,倒像软文了。
其实文章写成时,也有“对号入座”的顾虑,所以最初在《邳州日报》副刊发表时,用笔名“斯文牛”。不过取名“斯文牛”,后来却又成了后悔事。文章当年参加江苏省报纸副刊好稿评比获二等奖,但获奖作者名为“斯文牛”,这在后来评职称以及需要填报创作成绩资料时,就要附言“斯文牛是徐景洲笔名”。网络兴起时,这篇文章便以“斯文牛”笔名流播。可能因为当年作文严谨,字斟句酌,一字不得马虎,因而很有写作范文价值,于是选入不少中学语文教辅资料里,网上搜索时有发现。一方面很得意,二十多年前的小文,今天还有人读,甚至还能当作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范文,说明文字的质量不低;更得意者是其观点没有过时,很有现实针对性。后来还偶然发现,该文以“徐景洲”之名发在《太原日记》,一位文史专家在他的网络日记中大加称赞。对于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文不贵多,贵在耐读,并且还能长久流传,是很幸福骄傲的事,因此《启功太傻了》被我得意地视为得意之笔。
关于这篇文章的流传,以及我的关于启功先生的点评,微博有所记述,可作是拙文的补充,兹罗列于下:
2012-8-14
启功从来不卖字,也从不称自己是书法家,却成其为书画大师!如题诗所言“清难写”——于今为书画者面对势利滚滚清高者尤难。启功先生高风亮节正如画中之白莲也。
2012-8-27
很多年前,写过一篇《启功太傻了》杂文,先发于中国文化报,一年后被中国书法报转载,讽刺书法界某些不正常现象,现在是愈演愈烈,铜臭气愈来愈浓,接触一些所谓大师,也便说不得了。请读旧作:如果说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算不上一个书法家……
2012-11-26
古代书法大家,都不是专业书法家,且大都是为官者,书法与他们,只是随性挥洒而为,未有当书法艺术刻意为之。想来他们成为大师,除研习之外,阅历、见识、才气可能更重要,这也是当代人以写字为业,花的时间远超古人却难自成一体并成大师的原因吧?启功堪称书法大师,却说自己书法是业余的,有理于此
2014-12-20
网查一位老文史专家评论并转我文于日记中: 一九九八年七月八十五 徐景洲先生何许人也,不知其详。他在《太原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启功太傻了”,很有见地,很切书法界时弊,文章虽短,却十分辛辣,十分透彻,十分好读,十分耐人寻味,录后以发人深省。
2015-1-27
启功说驴叫有四声,富音韵之美,故王粲爱学爱听驴叫,如作诗听诵诗。细想,驴叫果然平上去入声全有,都说驴叫难听,殊不知它在作诗,最具汉语音律之美。启功大师慧眼独到,俏皮话说的也有大学问,这样的书家才是大家。
2016-5-9
今天的头条号《启功太傻了》要火,刚发出点击就近万了!抓紧生活,珍惜时间,实现自我,活出价值。
2020-11-3
举证自己抄袭自己:百度搜索,署名“斯文牛”的杂文《启功太傻了》,不仅选入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新版苏教版、实验班语文同步提优阅读与训练(7上RMJY全新升级版)等多种正式出版的语文教辅中,而且还被列入许多网上语文阅读训练题中,甚至还选入2020高考语文阅读知识点题库中。但百度同时搜索这篇杂文还有署名本人“徐景洲”的。
问题来了:斯文牛与徐景洲,谁抄袭了谁的?
答案是:我抄袭了我自己,因为斯文牛是我写杂文用的笔名。
这篇文章写于1995年,以真名“徐景洲”分别发表在邳州日报、徐州日报、中国文化报上,后来被中国书法报转载。2000年我将这篇文章以“斯文牛”的笔名(斯斯文文吹大牛)刊登在我办的电子文学杂志乘兴走笔上,之所以用笔名,是因为怕在网上惹麻烦。这份电子文学杂志大量文章被报刊转载,《启功太傻了》即其一,于是就有了同一篇文章在书报上存在两种署名的“疑似抄袭”现象,实则是我抄袭了我自己。
2020-11-8
网购吉林教育出版社《语文同步提优阅读与训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其中收录拙文《启功太傻了》,列在第四单元毛泽东、胡适文章后面,很得意,喜欢写作是从初中开始,朱冠军老师、庄以立老师手把手教写作,现在拙作能成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范文,我的老师知道了,他们也应该很得意。遗憾文章没署我名,可能网上选来不知出处。附图有刊登拙文的《中国文化报》样报为证,这文被多处转载。来北京带娃,闲时网搜自己,搜到16本书收我各类文章的书,于是一一从孔夫子旧书网买来作个纪念。从没想到索要稿酬。写作于我就是兴趣爱好,人家选录你文,还应感谢。没查到的转载发表文,不知有多少,好似一朵朵墙外花。最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22-4-15
网搜27年前写的得意之作《启功太傻了》,百度显示该文被选入“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新版)苏教版”,还有选为语文试卷考题的,还有在吉林选入语文练习的。
2022-3-2 18:08
孔夫子旧书网上搜自己的名字, 1996年第十四期《书法报》赫然列出我的得意之作《启功太傻了》,转载于中国文化报!那年头写文章为的是向报刊投稿,字斟句酌,不夸张地说可当中学生范文。别说,还就真当了,继续搜索的结果是文章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阅读训练题中,还被多家教辅选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衡中”!不过有点遗憾的是,选入教辅的文章,取自我创办的乘兴走笔电子文学杂志,署的是笔名斯文牛。
作Al人工智能写作软件搜索“启功为何说自己不是书法家”话题,得到的回答是:
启功先生虽然在书法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成就,但他本人却谦虚地不自称为书法家。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自我定位:启功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了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尽管他在书法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但他可能更愿意将自己看作是一位学者或教育家,而非仅仅局限于书法家的身份。
2. 谦逊品格:启功先生以谦逊和低调著称,他不愿意夸大自己的成就或者把自己置于某种权威的地位。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每个人的风格和技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所以他不愿意把自己特别标榜为书法家。
3. 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启功先生对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因此,他可能认为“书法家”这个称号过于局限,不能完全涵盖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总之,启功先生之所以说自己不是书法家,可能是出于他对自我定位、个人品格和对书法艺术理解的综合考虑。这种谦逊和深思熟虑的态度也是他作为一位学者和艺术家的高尚品质之一。
客观地说,Al人工智能写作软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全面很准确的。
德艺双馨的启功先生,虽然生前一直拒戴“书法大师”桂冠,但他在人民心目中,依然是当代屈指可数的顶级书法大师之一。他的“启功体”,是可以流传并成为人们摹写之帖的。
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