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有特殊癖好的人。如果这些癖好是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的无伤大雅的小癖好倒无所谓。但是如果是程度比较深的特殊癖好者,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有心理疾病了。今天就来聊聊四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常罕见的心理疾病。希望大家了解过后能够更好的去帮助或者避免自己被这个群体伤害。
一,孟乔森综合征
孟乔森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会不停地假装有病来博取家人或者医生的同情和关注。用俗话讲就是一种“住院癖”。那么为什么要用“孟乔森综合征”这样的名字来描述这种有住院癖的人呢?这是因为第一个被确定得这个病的人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男爵。这男爵一辈子没什么成就,所以他老的时候喜欢在贵族圈里吹牛,说年轻的时候干过很多大事。后来被人发现男爵说的全是假的。这件事在当时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的。
1951年英国著名杂志《柳叶刀》就把这件事里的男爵定义为“孟乔森综合征”。没错,不是那位德国男爵叫孟乔森。是医学权威要他叫什么名就起什么名。这里的男爵的行为和住院癖有相似的性质,都是通过撒谎来博取别人的关注。
乍一听这种病还没什么危害,就有点像老人家老了耍宝希望家人多和他一起玩一样是吧?但是这种病有个升级版叫“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就有点厉害了。同样是希望获得别人关注,但是方式令人发指。通常患者会通过伤害别人,尤其是比较弱的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去获得孩子和医生们的关注。
英国历史上就有一个儿科护士患有这种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她故意给小孩注射一些会生病的药物,然后去照顾这些小孩。这样她就可以获得孩子们的“仰慕”了。
据说现在儿科在问诊过程中,医生是需要排除母亲患有这种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心理疾病的,不然说什么都是孩子他妈说的,遭殃的则是那个小孩。
二,肢体完整性确认障碍
顾名思义,得了这个病的人就算是很健康还是希望被截肢。患者无法确认自己的手和脚,尤其是左手或左脚是属于自己的。他们认为这一部分长在自己身上是多余的。所以希望把他切掉,不想这多余的部分长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发病者通常是认为左边的肢体或者器官是多余的呢?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患者的右脑的某些区域出现了认知障碍,所以才会导致人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七哥觉得我自己也有这种病,我总感觉肚腩上的脂肪不是我的…
三,科塔尔症候群
科塔尔症候群用俗话讲就是活死人病。患者明明在世,确会认为自己已经去世了。因此也不愿吃饭,不愿做任何在世者会正常去做的事情。或者换句话说,僵尸喜欢干啥他们就跟着干。所以此病也叫行尸综合征。
这种病最早是在1788年瑞士发现的。瑞士有个老太太很健康且意识清醒,但是偏偏和子女说自己已经往生了。当时的医学技术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要是放在我国,估计这事得编入鬼说学。
直到100年后1880年时有个叫科塔尔的法国心理学家首次确认了这种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中邪什么的。在那之后有类似行为的患者都统称叫“科塔尔症候群”。这种病很罕见,自命名起到如今100多年来平均每年全球就出一位这样的患者。病人都是不吃不喝最后如自己所愿,往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心理疾病被很多医生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抑郁症。因为科塔尔症候群患者和重度抑郁症患者都是有自我否定,无价值感,无存在感的共同点。认为自己很轻,轻到不存在,即往生了。
四,卡普格拉综合征
1923年一位法国的心理学家“卡普格拉”命名的这种病用通俗语言来讲就是一种替身综合征。患者认为他的家人朋友甚至他自己都是替身,这些人只是长得像家人朋友和自己。
所以得了这种病的人都会离家出走。试想一想,如果我们家里的人都是陌生人会不会很奇怪,甚至会感到有点不寒而栗?他们也不敢照镜子,因为镜子里的人不是自己。
感觉患这个心理疾病的人还是挺可怜的,天天活得提心吊胆的。还好七哥我脸盲,看谁都一个样。
好啦,今天的猎奇分享就到这。能看到文章的朋友都是有缘人,麻烦点个赞。因为平台可能会判断这篇文章不该由一个没有医学执照的作者发出来。但其实上面几种学名的心理疾病随便百度一下全名都是有详细介绍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深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