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4小时。
我坐在书桌上,从前序到后记,几乎一字不落的看完了这本书。
我是个不太擅长思考的人,恰好这本书的文字又十分平实朴素,便唰唰唰的看完了,从头到尾,心情都相当平静的。
没有若有所思,也没有触动心弦。
有掉过几次眼泪,但那不过是对故事主人公的经历而感到不平,对患者的不幸而感到同情。
大概是因为与我的人生轨迹实在太不一致。19岁,离死亡那么遥远;医生,离我的预想职业毫无关系。所以对着这样一本书,仍然是相当平静的。
主角的成长脉络在第一卷被详细地展开:
主人公保罗自小喜爱阅读,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他认为文学能告诉他答案,于是在大学选择了了语言研究和哲学,直到某一天,他在阅读一本书时,感悟到大脑是产生思维的工具,人类的大脑是个神奇的事物。于是他选择弃文从医,决定用实践去体会生命的意义。
成为医生以后,他看见了各式各样的病人,见识了人间百态。他一心投入工作,并认识到医生的意义,认识到病人不只是病历上的文字,而是病历上的文字就是一个病人,他肩负着巨大的使命感,不断负重前行。(文章中讲述了他遇到的各个病人事例和朋友的故事)
就在他踏踏实实的走着,在即将迎来人生巅峰时,不幸来临了。他得了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他只剩两年可活了。
得知消息以后,他经历了很多磨难,身体的疲乏无力和苦痛,心情的挫折沮丧愤怒到最后的否定现实,最终他还是决定拿起手术刀,直到住院医生毕业。
事实他也成功了,他回到了医院,然而好景不长,肺部又长出了新的瘤块。而治疗已经失败了,这一次,他决定放下医生的一切,去做一个父亲。
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他拿起了笔、以难以想象的专注写下了这本书。仔细的说,这本书并未完结,因为他去世了。
保罗是这样伟大的人,从医生到病患的转换,不过仅仅一瞬间,他选择了去面对苦痛,克服困难,这是真正的勇敢。即使身体逝去,灵魂同在。
这本书以线性的方式交代了作者的一生。其中包含了他是如何成长,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弃医从文,对医生与病患的思考,对人生的态度,在得知患病后,如何真正的接受它和面对现实。
在看这本书时,或许我们不应该把它当作一本书,而应当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去看看一个智慧的人是如何在这个世界勇敢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