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的核心。曾老师引入母婴关系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从接触原生家庭、童年创伤这些词我认为婴儿期我都忘了,童年期已经过了,就算遇到关系中纠结冲突乃至人格不成熟,我吃一堑长一智么。但随着对心理学的深入,以及其他知识的系统整合,逐渐明白处理重要关系时为何会上演相同一幕。
在两岁前我们的本能脑已成熟,12岁情绪脑,主管喜怒哀乐发育成熟,22岁主管认知的理智脑逐渐成熟。那我们成长觉醒的本质就是让理智脑变强,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掌控,占据上风,并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为自己服务。
我说说我的理解,三重大脑怎样成熟?我们的成长经历就是滋养大脑的养分,由此塑造出现在的“自己”。12岁前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需要和给与,爱与自由,自尊与价值等完整的闭环体验,那他成年后在生物层面就学不会某些“技能”。当然后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阅读、反省、学习、遇到能量更强的人让自己改变等,帮助冲破生物层面获得让关系和生活更好“技能”。
再回到关系核心,代际传承又为什么?上一代父母关系不好,下一代为何大概率对幸福和亲密关系的获取也有难度,母亲全职陪伴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一部分,逐渐失去独立的“个体”,父亲疏忽亲子亲密关系,甚至介入不进母子关系,那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关系的理解运用就失衡,失衡会带来什么?问题也就出现了。
曾老师最后提到:“远则怨,近则不逊”,只有人格不独立,个人边界不清楚,以及把自己的能力外包给他人的人,才会这样做,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态度是你离我远还是近,跟我无关,但关系还是会舒服滋养的往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