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很多?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家里正好没有了,吃点饼干吧。
孩子:不,饼干太硬,我就要吃蛋糕。
妈妈:不是和你说没有吗,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紧吃,要不你就饿着。
孩子:哇,你根本不爱我……,我要找姥姥。
结局:姥姥带着孩子买了蛋糕,孩子当着你的面一边吃蛋糕一边向你示威。
哈哈,多少老母亲看到这里是不是在对号入座,包括我自己在内,一样如此,总是面临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瞬间能抓狂。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真正让我想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里,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再来一遍!
二、书本共讲了六个章节: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二、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
三、代替惩罚的方法
四、鼓励孩子自立
五、学会赞赏孩子
六、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我们先来感受孩子的感受。
先讲实例,文章开头提出来的想吃蛋糕的孩子是不是跟你家那个小屁孩一样啊,我们来看看正确的方法。
孩子:妈妈,我想吃蛋糕。
妈妈:宝宝想吃蛋糕呀,不过家里好像正好没有了。(妈妈应该蹲下身,用温柔的眼神直视孩子)
孩子:不,我就要吃蛋糕!
妈妈:蛋糕软软甜甜的,宝宝喜欢吃蛋糕,家里现在没蛋糕是不是让你不开心了?
孩子:嗯,我就是想吃蛋糕。(态度软化了)
妈妈:嗯,妈妈真希望马上能给变出一个像屋子一样大的水果蛋糕来,好香好甜呀!(闭上眼睛,做享受状)
孩子:嗯,那样就太好了,对了,能不能让姥姥陪我去买蛋糕吃?(是商量而不是命令)
妈妈:宝宝,现在是吃饭时间,姥姥也要吃饭,要买了蛋糕回来你两都饿坏了,……,这样好不好,妈妈这有好吃的曲奇饼干,都是你喜欢的小熊、小狗……
孩子:那就吃饼干吧。
看看我们站在孩子角度去面对这个问题,问题是不是就不是问题了?我们只关注孩子本身,事情变得就会不一样。
出现第一种不欢而散的沟通就是因为问题的根本——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用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家长们也许会有疑问:孩子的感受是错的怎么办?
你认为孩子的选择是错的,可是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这么做是有问题的,他们还不理解你的逻辑;有时候他即使知道有问题,也因为你的态度而选择对抗。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开心地知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我们改怎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以下四个方法很实用。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伤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沟通的关键环节,要说出孩子的感受、感觉,而不是给建议,更不是评价,甚至指责,明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的方法《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