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明天下午潮博馆恢复迎客,只不过明天我事情多一点,可能不打算跑那么远了。
早上的事情是这周的拉丁语基础课程。全书35个单元,我们将将过半——第19单元见底了。另一方面,这个课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在这里躺平一年的进度条。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这个进度是远远落后于我的一年躺平进度,一不留神,明年3月份就一年了。这一轮的课程的一项任务是给练习附上词汇表,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这个事儿干得还行。虽然教材的练习有点令人一言难尽,但这轮之后再来综合评价吧,看看以后还有没有必要再折腾这本教材。
这两天在豆瓣上发了几个同城活动。其实也就是把小红书上发的东西又放了一遍在这个上个时代的东西上。说到这个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上次给北京三小只上拉丁语课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说自己不认表。我印象挺深的,我自己这套本事是幼儿园时候学来的,但对她来说,认表不重要了,反正都是看数字。有些东西以前是必备技能,或者至少是常识技能,已经被时代甩在了后面,变成喜好跟爱好了。
与公共平台上发活动相比,更有效的是我自己的私域,也就是朋友圈。很快啊,一个左正蹬,之前发的广州站就有了四个人报名,两个人私聊,其中一个又拉来了三个(包括一个在深圳的);接着一个右鞭腿,上海那头有一个报名。其实我这个活动发布也有点像是挪亚从方舟里放出的鸟,是为了看看现在这个后疫情时代恢复多少了,还能多像疫情前的那个年代。你说我有多想开课,我是真没几年前那么大的瘾了。
中午出门,本来想着去潮博馆,甚至等车的时候我都试着预定了,但发现预定不上,而首页上有个闭馆公告。我点进去,公告说因为要配合什么活动,得闭馆一天半,到明天下午恢复开放。这个东西其实如果能弹窗提醒会更好点。而这事儿就让我改变了行程。今天下午去看了博物馆的又一个厅——南澳I号厅。
其实基本上就是明代瓷器展,各种盘、碗、碟、盒、壶、瓶、罐。2007年发现沉船,08年形成方案并获批,09年想动但气候原因延后,10年抢救性打捞开始,15年第一批文物移交汕头博物馆(“回家”)。
展厅里有些地方跟另外的临展馆是有所重复的,比方明朝海上贸易(图片展)里的商船上的船员构成之类的。好的一面就是新东西不那么多,我觉得脑子还能装得下,否则过于详细、量太大,有点不知道怎么啃这硬骨头。
晚上回来取了这次回来之后买的最后一本书——《安西榆林窟》。我没想到的是它是个竖排文字的书,还是从右往左翻的,硬核程度比我想的要高。而《了不起的敦煌莫高窟》我读完了第一讲,可能更好的检验效果就是我明年要去二刷的时候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