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还是蛮喜欢阅读的。这个爱好应该说是从上大学才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基本上是坚持下来了。
那时候读书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只是文学专业的需要。对书籍的挑选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喜好选择。
记得很清楚,那时候读得最多的是琼瑶的言情小说,《几度夕阳红》、《情深深,雨蒙蒙》、《梅花三弄》等等几乎都看过了。另外也会看一些名著,比如《飘》、《傲慢与偏见》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等。总之,一有空就会泡在图书馆或阅览室读书。
后来工作以后,虽然延续了读书的习惯,但是很少自己买书,因为那时候流行租书。可能是工作轻松,闲暇时间较多的缘故吧,上班时间可以看报读书。也许是为了打发时间,自己又不喜欢其他的事情,就又转向了书。那时候除了考职称、升学历以外,我租看了二月河的《康熙王朝》、《乾隆皇帝》和《雍正王朝》三部曲。可能还是喜好的缘故,每期的矛盾文学奖作品我都会读。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迟子建的《额尔古娜河右岸》等等。阅读面慢慢拓宽了些,感觉受益匪浅。
再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沉淀,读的书也更杂了,似乎也多多少少有了些标准。比如经典的名著会读,国学方面的书会读一些,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也会读,教育方面的书也喜欢的(也许是为了教育儿子,学做家长吧)。而新出的书,销售的,鸡汤类的不看。这个时期读的书有《瓦尔登湖》、《约翰•克里斯脱夫》、《霍乱时期的爱情》、《荆棘鸟》、《活着》、《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国哲学简史》、《古文观止》等。虽然读的书也不算少,但依然感觉思想上是凌乱的。
在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才渐渐有了清楚的认识,系统的、深刻的明白了有关阅读的知识。
阅读是有目标的,不是盲目的。
阅读的目标分三类:一是为获得资讯;二是为求得理解;三是为了娱乐。以获得资讯为目标的阅读一般指读得懂的东西;以求得理解为目标的阅读指必须读的东西。
阅读的类别
阅读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完全被动的阅读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主动阅读。
阅读就是学习
阅读的实质就是学习。分为指导型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习。指导型学习有老师的指导,自我发现型学习没有老师的指导。阅读和倾听就是学习的最基本方式。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愿阅读能使我们的无知变为自知,使我们的无知范围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