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作为领导,你每天都会为下属分配各种任务,有的任务可能完成的很好,有的任务结果则可能与你期望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反思自己在分配任务是否真的把任务说清楚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正确的分配任务?这就需要应用SMART原则了。
SMART原则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提出,SMART原则是指:
S:Specific,明确性,即任务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M:Measurable,可衡量性,即任务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实现性,即任务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R:Relevant,相关性,即任务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T:Time-bound,时限性,即任务目标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SMART呢?下面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来逐条说明如何应用SMART原则。
1.明确性
明确性就是指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
例如:
一家超市给员工下达的任务目标是“增强客户意识”,这单纯的“增强客户意识”目标太宽泛,目标模糊不清,员工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如果这个任务目标修改为如下内容:
1.降低客户投诉率;
2.缩短收银台的收银时间;
这样员工就知道怎么做才能“增强客户意识”,目标也就更明确了。
2.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是指目标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即将目标量化。
对于第一点中修改后的任务目标,员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客户投诉率要降低到多少呢?收银时间又要缩短到多少呢?
为此,我们将第一点中的任务目标稍作修改:
1.将客户投诉率由20%降低至0%;
2.将收银台的收银时间控制在每个客户10秒钟以内;
这样,我们才有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客户投诉率0%和收银时间每个客户10秒以内。
3.可实现性
可实现性是指任务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而且要遵循跳一跳原则,即任务目标稍微比员工的能力范围高出那么一点点,让员工“跳一跳”即可完成任务。
我们再看第二点修改后的任务目标:
客户投诉率0%---这个目标能达到吗?对于一家商超来说,这个目标即是员工“使用梯子”恐怕很难完成,更不要说跳一跳了。
收银时间控制在每个客户10秒以内:10秒内?恐怕客户的选购的商品都还没摆上收银台吧?要完成收银那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这两个目标都不太可能实现,那我们再修改一下任务目标:
1.将客户投诉率由20%降低至10%;
2.将收银台的收银时间控制在平均每个客户2分钟以内;
10%的客户投诉率和平均每个客户2分钟以内的收银时间,这样的任务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4.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一般是指上层目标)的关联情况。
我们再来看这家超市的另一个目标:
营业额提高15%
增加客户服务意识这个目标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使更多的客户来这里消费,从而提高超市的营业额吗?所以“增加客户服务意识”这个目标是关联着“营业额提高15%”这个上层目标,并为其服务的。
5.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
在没有指明任务完成时间节点的情况下,你是不是经常遇到交代下属的任务迟迟没有反馈或者结果?这就是因为没有期限限制,员工可以一拖再拖,反正领导也没有说什么时候要完成。
再回到我们说的那个案例,现在虽然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但没有指明时间期限,所以最终可能导致3个月,6个月,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目标。所以我们还得将这个任务目标修改一下:
要求从现在开始,在三个月内,即2018年10月31日前达到以下目标:
1.将客户投诉率由20%降低至10%;
2.将收银台的收银时间控制在平均每个客户2分钟以内;
有了这样明确的时间期限,员工才能有目的的去分解目标,例如:第一个月将投诉率降到15%,收银时间降低到平均每个客户4分钟以内;第二个月将投诉率降低到12%,收银时间降低到平均每个客户3分钟以内;第三个月将投诉率降低到10%,收银时间降低到平均每个客户2分钟以内。
通过以上对SMART原则的分解,说明了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应用SMART。
以上都是站在领导分配任务目标的角度来说明的,那么对于员工来说,我们接受到一个任务的时候,也应该应用SMART原则来分析这个任务是否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限性,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应该立即主动向领导反馈,重新确认任务目标,直到SMART原则的五点都清楚明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