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看到米老师写的这篇文章,感觉并没有做这么好。一种动力。
积极的态度 坚实的脚步
―――听杨丽丽老师报告后的感悟
九岘学区 米建辉
作为老师,在校园主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谋划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用自己的身心去纯洁孩子的心灵,铸就孩子高尚的灵魂。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思想方法,指引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引领孩子向更好的方面的发展。我在参与庆阳有些名师工作室和读书会的活动中,在现代网络交流中,有幸发现了一位充满正能量的青年老师,虽然参加工作时间短,按照传统的定势思维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她教学经验不足,但她热爱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态度,用心主动谋划自己的工作,优异的教学成绩打动了我,激发了我对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的反思。她和我们众多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老师一样,坚守耕耘在基层学校,也初为人妻为人母,但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思考,主动的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分析反思收集等,那优异的成绩,学生的进步,晚上十一点多位家长送夜宵等事实充分说明她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和我的同仁学习借签。
为了让我们身边优秀同仁的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老师,激发我们老师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与热爱,真正做一名有反思、有目标、有行动执着耕耘的老师,我们邀请杨丽丽老师把她真实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了杨老师的交流,对我来说触动很大,感悟颇多。杨老师和我们一样,更和大多刚参加工作三四年的青年老师一样,曾经有过徘徊、有过失落、有过伤心,但她并同有停留在感叹之中,没有把问题的原因推向残酷的客观现实之中,而用心思考改进自己的思想、做法,用自己坚实的行动改变学生,引领学生的成长。
从杨老师温和的笑容,充满灵魂光芒的眼神,从她躬身耕耘的历程来看,处处充满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一颗充满热情和激情的心细致的做好山区的教育工作。面对留守儿童、智障孩子、贫困学生、大班额、学校的兼职工作,她没有埋怨,而是认真的分析,理清自己的思路,用自己温暖的怀抱关爱孩子,用自己睿智去启迪孩子,带领他们共同迈出坚实的脚步。并没有计较自己付出多少,没有担心将来结果怎样,也没有期望个个孩子都达到优秀的层次,只是如农人一样,默默的用心的用自己温热的汗水引领他们共同前行。面对一尺来的作文周记,即使自己熬到深夜同样也是认真的批阅孩子的习作,决不影响如期点评和习作;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自己资助,还冒着一定的危险多方筹集资金,帮助生活上遇到风雨的孩子;面对学习稍的孩子,在课堂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课外更多了走访辅导孩子的频率。在班级各项活动,重视孩子的阅读,购置课外书,大量借阅图书,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每逢传统节日坚持开展演讲、朗诵、写信、做手工等有着触动情感有着隆重仪式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缓解学生的压力,给每一位孩子创设展示的平台,培养孩子的自信,在团队的活动中无声的推动着孩子的进步。处处有着杨老师的思考,有着杨老师耕耘的身影,每天都是忙碌碌的状态,的确非常辛苦,但我想杨在这样用自己的思想谋划的忙碌工作中感觉的生活很充实,也更有着更多的忙碌中收获的幸福。
面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习层次不同的孩子,杨老师用自己的思考践行着“因材施教”的名言。设计不同的学习和作业要求,重视对孩子的鼓励,坚信落实让优秀学生更优秀,成绩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有所提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班级内小组间、每个学生间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拼搏意识,承受压力,勇往直前,积极主动的尽心尽力的搞好自己的学习。
虽然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忙,杨老师还坚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坚持阅读与积淀。自己加入了好多群,关注各类有益的教育资源,及时下载整理收集,整理自己教育资源资料库,多角度多渠道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名师是培养出来的,名师是自己在实践中奋斗出来,名师在一线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我们如杨老师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用自己积极主动的热情思考谋划践行自己的工作,我们就是真正的教育人,我们忙碌辛苦的平淡生活才会让我们享受耕耘的乐趣与幸福。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是一门艺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做一名热爱生活的教育人,我们的路越走越意义,越走越有人生的厚度。不要计较前面的路上是否有庆典,只要憧憬着心中目标,坚定自己的步伐,将平凡的事情做出不平凡,庆典定会向我们招手,收获的幸福定会润泽我们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