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做了10年基础研究菜鸟的一点儿心得,希望对喜爱科研又受困于不能做出漂亮结果的菜鸟们有用。
首先,希望我直接给出试剂配制加多少毫升/微克组分,电泳、转膜多大电流电压跑多久的同学请绕道,因为我跑不同的蛋白都会调试相应条件,这是想做好Western的前提--不能死记硬背,墨守陈规!
下面是干货:
1、蛋白样准备。
细胞组织裂解有条件一定要加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以及PMSF,保证蛋白的完整。β巯基乙醇一定要加,尤其是有很多亚基的蛋白,只有把亚基间的二硫键破坏,才能得到你的抗体所检测的蛋白多肽。
有条件一定要测定蛋白浓度,不要迷信于基于细胞计数+调内参的Western,事实是在特定处理下,内参的表达也会发生改变(例如PDGF-bb处理就会改变actin)。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蛋白浓度计算得到的上样量才是标准上样量,才能进行横向比较。
测完浓度,计算得到相同上样量所需体积后,一定要保证最后的跑胶样品上样体积和样品中的离子浓度一样(这是你跑出相同宽度完美条带的必要条件)。我一般是蛋白样品+loading,剩余的用裂解液补齐,marker也会补相应的loading。最后总体积不要太大,<40都是可以的。
2、配胶
玻璃板一定要洗干净,不然到时候胶不匀,跑出来波浪形的条带也不奇怪。要想蛋白分得开,浓度就大一点。如果特别着急,temed是可以多加的,有时候多加1-5都是可以的。液封用异丙醇页面比较整齐,乙醇也是可以的,液封的时候一定要慢,加的太猛会让你的液面一言难尽。上层胶一般2-3厘米左右,反正比梳子长一点就可以。
3、电泳
跑胶之前先用30V左右的小电压跑3-5分钟,让胶里面的离子和电泳液的一致(重要的样用新配的电泳液,不要省)。上样按同体积同离子浓度跑,marker也要加loading,否则最两边的样品会跑歪。
4、转膜(得到好结果的关键步骤)
一定一定要避免气泡!!!气泡主要有两个来源:(1)制作转膜三明治的时候没有赶尽气泡。滤纸和胶,胶和膜,膜和滤纸之间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有气泡就会断路,断路蛋白就没法迁移到膜上。(2)从电泳液携带过来的小气泡。一般电泳过的胶不要直接放转膜液里,自来水冲洗一下,把上面的小气泡冲掉,保证开始转膜时转膜液里没有气泡。另外,一层一层放置膜和滤纸时,要先把滤纸或者膜的一边放到胶上,然后缓缓把剩下的滤纸覆盖到胶上,可以避免有气泡。
转膜液回收可以,但记得每次用回收的转膜液补一点儿甲醇,增加降温效果。
5、封闭(没啥好说的)
6、孵一抗
一抗很贵,所以尽量回收。可以用santa的含叠氮钠PBS和BSA配制成5%(m/v)的一抗稀释液,四度放置。一次可以配4-5ml,可以用2-3个月。个人感觉挺划算(ps:用这个方法博士都只用了一支抗体,还没用完)。
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要自己测,别迷信说明书,自己设几个浓度梯度1:500,1:1000,1:2000,你会发现有的1:1000的抗体,其实用1:2000效果可能更好。另外,不是抗体越浓越好出条带(1:5000能出的条带,1:1000却一团黑),抗体浓度要摸!!!
7、孵二抗和曝光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基本前面的注意了,后面几乎能出出好条带。
暂时想到这么多,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更好的方法的,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