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窘境或难题都会感觉困惑和焦虑。假如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有型物体,处于困局的时候应该仅仅是看到这个物体的某一面,具有局限性。实际上我们可以移动角度和转换思维方式尝试看到更多的面,看到更多的可能,进而才会发现真实的面相。
(1)办公室正讨论着同事小艾又带着父母去旅行了,这次不仅是国外游,还是一次性欧洲八国游,大家看到她发到朋友圈的照片都羡慕不已。正在这时,我后面的姑娘大声感叹:她老公好有钱啊!我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这跨越性也太大了,带父母旅游与老公有钱有什么关系呀?此刻,旁边的大姐说:小艾的父母身体不好,几年前有一次差点走了,恢复过来后小艾悉心照顾,每年都带父母去旅行,她说她就想父母过一个不留遗憾且幸福快乐的晚年。大姐说完,我们都安静了。
永远不要只看到表象,其背后的深意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在没探其究竟前尽量不要妄下结论。
(2)有一个跟优秀的老师一起去南极旅行并学习的机会,只是费用颇高,需要10万元。有两个学生不论是地理专业知识还是英语翻译水平都特别高,都想参加却苦于囊中羞涩。其中A学生面对高额的费用四处借钱,借了六万元,剩下的四万元让他一筹莫展,最终他选择了放弃。B学生开始众筹,可是拼其力也才众筹了5万元,还有5万元没有着落,在报名截止日他告诉旅行社他非常想参加,先支付5万元,剩下的5万元一定在旅行结束前全部结清,旅行社答应了,他顺利的开启了这次南极学习之旅。在旅行中他利用专业为同伴们答疑解惑,还自发当起免费高翻,翻译的水平比旅行社安排的翻译人员还高,大家都喜欢的不得了,其中有一个团员听了他的故事愿意承担剩下5万元的费用,这时旅行社因为他翻译的特别棒主动说减免5万元,还邀请他以后来旅行社当兼职高翻。事后,他特别真诚的说:我只是听从了内心的声音,一定要勇敢的为自己做一次选择,并且笃定的相信自己可以化险为夷解决当下的困局。
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困境,可是就因信念不同,结局也完全不同。
(3)和一个朋友一起逛街买衣服。她从来都是紧衣缩食,就算她现在生活宽裕也是这个习惯,打折的会一下买好几件,不打折的看都不看,我问说今天买这么多打折的衣服你都会穿吗?答:会呀,我买了我当然会穿,但过段时间就觉得不好就再也不想穿了,都压箱底了。我又问:那你干嘛不一开始就买特别喜欢质感很好的可以穿比较久的衣服?答:贵呀,一下花比较多的钱在衣服上心疼呀。可是她今天买的几件打折的衣服就可以换一件质感耐穿的衣服,到底追求的是美?还是自我安慰?
不舍的为自己买一件优质的衣服的姑娘是不是觉得自己并不能与其匹配?而背后的金钱观也存在着一种缺失,内心不丰盈,人生怎富裕?
一念一世界,打开自己,全然接纳上天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