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中年老母亲来说,被《安家》扎心的非苏天培妈妈莫属,为了陪孩子写作业,她声称自己“白头发都出来了”甚至一言不合大倒苦水“要短命的”。
可见,辅导孩子写作业已经从“能否按时完成”上升到了母子关系,甚至生命威胁的地步。
且在老母亲的心中,一致认为,只要他好好学习,自己怎么都行。
可谓是退步到了无可退的地步。
最后,苏天培妈妈是靠着徐姑姑及店员,加上导演编剧的一致努力,终于解决了写作业的难题,脸上露出了笑容,还给徐姑姑送去了锦旗。
剧中,她的事情完美解决,用钱解决的。
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不止她拼,从古到今都一样。
孟子的妈妈,为他搬了三次家,孟母三迁闻名古今;
岳云鹏为女儿急得崩溃,最后不得写下招聘启事,找人辅导女儿英语;
一个网友更是为了孩子的作业,做了心脏支架……
从这几个案例来看,孟母、苏天培妈妈和岳云鹏,解决孩子学习一事很简单,有钱就可以。
而那个做支架的网友,似乎就是大众的我们,没钱,只有拿命上了,可当生命受到胁迫,也就想通了:
爱写成啥样儿就啥样吧,活着最重要。
一语道出多少普通老母亲的心声。
话虽如此说,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娃儿,只要有口活气,总是免不了每天扯着嗓子吼,拼尽全力,用尽许多办法进行自我救赎和改善。
然而,收效甚微。
到了做作业时,你不说吧,娃儿似乎彻底放飞自我,磨蹭就不说了,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苹果,一会儿要拉屎……把平时你让他做的事儿都移到了做作业的时间。
你忍不住说了一声,娃儿嘴里嗯着,手上却很叛逆,反正我不动;
你吼一句打几下吧,娃儿吓得哆嗦,怔了又怔,扯着嗓子就哭开了,最后作业没做完,晚上你躺在床上还自责抽自己耳光;
你给他订个时间表,勒令不做完作业不准干什么,结果发现,这表格是给你自己订的,到点儿你拼命提醒,敲打,人家依然慢慢吞吞……
不仅如此,一旦你态度不好,还会在娃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伤害亲子关系,长大了分分钟出现在豆瓣小组“父母都是祸害”大倒特倒你给的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轻不得重不得,辅导孩子写作业真的就无药可救了吗?
其实,并不是。
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
作为有着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老母亲,据我有限的观察有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想玩;
第二,不会;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施行的是“强制”措施。
玩儿,可以,但是要把作业写完再玩儿,并且,每天放学后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这是我给我家娃儿制订的强制措施,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他养成习惯。
无论什么理由,无论什么原因,无论你再说什么,必须写完作业再玩,否则,一切免谈。
那可能有人问了,你家娃儿听吗?
当然不听。
回来依然要玩,我呢,就不让玩外加不停地催促。
他终于烦了:妈妈,我不玩了,你不要喊我了,你能不能不催我了?
我趁机讲道理:你要是早点写完,让妈妈催也不会催你的,咱们就开开心心吃晚饭,完了你看动画片,也没人打扰你,多好啊?
几次三番后,加之不写完作业不吃饭,他终于明白了,每天放学自己第一时间写作业。
所以,我的心得是,只要你坚持住自己的立场不变,再哭再闹也不妥协,不写完绝不吃饭,不写完绝不能玩儿,他只有乖乖就范这一条路。
而相较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一般棘手得多。
有些题大人看起来简单,孩子确实不会。
譬如,一年级的看图写话。
你手指着问他,他能答出来,可你要让他写,他就蒙了,迟迟不下笔,就算写也是乱七八糟,跟他说的完全不一样。
这时,我总会忍不住地生气,着急了还可能上手。
一股怒火喷出:这么简单都不会?
对我来说,确实很简单,看图写话都几十年了,肯定不是问题。
可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个问题,他们的经验和经历就是一张白纸,说是会说,写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笔很正常。
此时,发脾气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反感,对这类题产生恐惧心理。
为了与孩子沟通更容易,让他更好理解,我采取了这样一种措施:
即:把孩子所学的东东,自己看一遍,每天预习,融合到生活之中,随时启发他。
举个栗子:
有一次,我家娃儿跟芬达(芬达是一只小狗狗)在房间里追着玩。
跑着跑着,芬达从沙发上向下跳的时候摔了下去,打了个滚儿跑走了。
娃儿心疼地叫:芬达,芬达,你别跑,让我看看你摔着了没。
直到看见芬达没事儿,他才如释重负。
这一幕,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晚上睡觉时跟他闲聊:
今天芬达不小心摔了一跤?
他还有点忧心地说:是呀,还打滚儿了。
我问:它是怎么摔的呢?摔了后,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他眨了两下眼睛:从沙发上跳地上时,后腿绊了一下。我担心它啊,怕它摔坏了,它可是我最喜欢的芬达。
我来了精神:你看,如果这是一幅画,画上有你,有芬达,芬达摔了,你在后边紧张地叫它。假设让你看图写话,你会怎么写?
他几乎没有犹豫地说:周六吃完早饭,我跟芬达追着玩。可是芬达太调皮了,从沙发向下跳的时候后腿绊了一下,就摔下去了,我怕它摔坏,很担心地追着它看有没有伤。
我说:你看,这不就是看图写话吗?不难吧。说得多好啊?
他又开始了担心:那第一句怎么写啊?我怎么写出来?
我说:你第一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就行了啊?
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啦。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当即就光着小屁股下床拿了纸和笔,一气写了下来,然后一遍遍地读,还不停地说:我会看图写话了。
为了怕他三分钟热度,平时生活中,我总是不忘提示他,如吃饭时,是午饭还是晚饭?都有谁?桌上有什么菜,你喜欢吃哪个?组成一段话该怎么说?
而除了看图写话,对于他学的一些词语,像AABB、ABAB、ABAC等分类词语也能揉到日常中。
有一天放学过马路时,他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突然像大人似地叹了一口气:
真是人山人海啊。
我灵机一动,想到他今天学的词语类,便问:人山人海是哪个词语格式?
他脱口而出:ABAC啊?
我又问:ABAB你知道有哪些?
他说:火红火红,雪白雪白……
还有数学的一些题,如加减法,某个物体由几个图形组成等,你大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跟他探讨。
茶几有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电脑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用球能画圆还是用圆柱能画圆?
……
亲测发现,这个方法一举N得:
一是,娃儿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会主动拿着积木反过来“考”我:妈妈,你说两个正方体能拼成什么?
二是,写作业不用催了,水到渠成。每天放学接他时,在探讨所学之中,他能轻易主动积极地进入状态,并且有时还会指出我和老师的不同观点。
前两天,他遇到一个题:最少用几根相同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我想都没想就说是四个,他也说是四个。
第二天,老师在线讲课时提到了这个问题,老师说是六根,并作了详细的解释。
他笑着跟我说:我不会是因为我不懂,原来你也不会,现在记住了吧?你要记好呀。
三是,我和老公轻松了。因为我提前按着他们课本的进度做了预习,所以辅导起来更轻松,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也更接受,不用喊也能见效。
四是,我日常中的一些思维,无意识地影响到了他,慢慢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如,做作业的过程中还会自己辨别出那些老师没讲的多音字。
五是,做作业更有效率,在思维惯性的不断冲击下,就算我不在身边,也能主动进行接下来的题,也不再认为做作业是苦差,很轻松。
六是,拉近了亲子关系,他有什么难题,包括周末时想推迟写作业的时间,会耐心地跟我们商量。
总之来说,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对于孩子因为“不会”不想写作业,或者磨蹭的话,这个方法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