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底层工作方法是: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四大底层思维是: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
第一个工作方法: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陷入“自嗨”状态,自己的写东西发现用户看不懂,但是却一直改不掉。
这个问题就在于,每个人的认知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特性注定让我们无法完全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其本质是让你成为一个对热点或者新型东西敏感,这样的话你会知道:大家对这个都是有印象的,当你写某篇文案或者与用户进行互动时,你能写出与用户产生共鸣的东西出来。
也因此,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运营,就要对热点事件、话题和一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虽然不需要对每一个热点都疯狂追,但至少可以做到大部分用户密切关注的热点充分熟悉和了解。
在另一个角度上,这是对一件事的好奇心,人之所以会探索,其实一直是好奇心在牵引着我们前进的。
第二个工作方法:让自己保持对用户的洞察
对于你的产品来说,首先你得是你产品的忠实用户,很多运营,其实都不是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比如某k12教育的用户运营,甚至都没有听过该课程平台上上线的课程。
能够成为产品的用户,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一批用户的想法,你在使用你的产品时,能够切身的处在用户视角去思考问题。
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挖掘是保持用户洞察的一个最好的方式。
第三个方法: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这些场景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同事或领导的表达,一类是对于用户的表达。
同样上线一个需求,一个会表达有说服力的人,给产品设计技术提的需求,一定比一个表达不清晰没有说服力的人更吃香,同样,当你面对拍脑袋做决定的领导时,你的清晰和说服力同样会打动领导,这是说服人推动事的基础能力。
对于用户的清晰表达来源于你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包含不限于:调查问卷,写一篇软文,各种落地页等等。
你的用户是什么风格?你的落地页的说服逻辑是什么?你软文的表达逻辑是什么?
对于这些,不要求你成为一个顶尖的高手(90分以上),至少你需要通过一定的刻意练习将这些提升到60分以上,这还是比较容易的。
流程化思维
流程,在工作场景中非常常见,各种财务流程、人事行政流程、请假流程等等。
我们要说的,主要是用户流程。
用户有什么流程呢?
在运营中,无论是C端还是B端,都会牵涉到一个用户路径的问题,这就是流程。我们针对每一个用户路径不同的节点,去做不同的事情,来促成目标的达成。
那么梳理流程一般有哪些步骤呢?
首先,你要界定清楚我们要干的目的/目标,这个最好有清晰的指标来表达出来。
其次,梳理清楚这个事儿从开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啥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最后,在每个环节上,我们能够做一些什么事情。
当你具备了流程化思维的时候, 你就能让事情朝着这个流程逐步迈进,你对事情的掌控度也会逐步清晰。
精细化思维
说精细化思维,我们其实更可以把这件事理解为拆解思维。
举例,今年的年度目标要招募1000名客户户,那么要拆分到每个月,按照等差数列递增的方式逐步拆解。
除了要拆解月,同时还要把目标下放,放到各个部门,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哪些部门、哪些人要为哪些指标负责,然后再逐步细化拆解。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拆解思维,也可以理解为精细化思维。
任何一个总的目标,都可以拆解到无数个细小的目标,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流程进行拆解,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关键要素进行拆解。
这里包含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我们之前提到过一个金字塔原理,其实就是这种思维一个较好的拆解方式。
杠杆性思维
当我们有了流程,又懂得拆解后,我们要找到这个事情的起始点或者叫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撬动整件事情的一个基石。
举例说,酒吧经常会给女孩子打五折,这就是为了吸引女孩子过来玩,从而吸引更多的男孩子过来玩,以此来撬动整个酒吧的氛围等等。
要注意的是,杠杆思维的核心是要找到这个关键性因素并且把它解决掉,才能撬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投入和匹配。
生态化思维
有了上述三者为基础,我们就能逐步把运营这件事搭起来一个局,让这个局实现良好的运转,这就是一个生态。
良好的生态是不需要太多外力干扰的,他会自动运行的非常顺畅,这也是很多作为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如果你特别累,而且目标完成度不高,那就要考虑你的生态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很多关键环节并没有得到良好运转。
如果你特别轻松,但是目标完成度又比较高,说明这种生态已经逐步搭建起来,运转的就会比较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