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高效课堂模式,这六个环节的顺序不能错乱颠倒,每个环节的时间点也要严格卡死,为什么?
这六个环节的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新知的接受规律,符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改革的原则。
卡死时间点,从教师角度来说,备课的难度加大了,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根据时间安排精准把握教学流程,当然也考验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导,规定三分钟。如果时间不足,导入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导学内容就交代不清;如果超时,就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安排,而且导入时间过长,完全没有必要。
思,十四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思考哪几个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课前老师都需要精心准备。学习内容太多,任务太复杂,学生疲于应付,囫囵吞枣,整堂课的学习基础就不牢固了。如果内容过少,任务太简单,学生早早就没事可做了,容量上不来,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
议,八分钟,学生交流讨论几个问题最合适,这些问题能否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有什么梯度,交流时间能否卡死,这是老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过于简单,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根本无需讨论,学生也没有兴趣,很快就停止了交流。问题太难,没有梯度,学生找不到突破口,交流要么进行不下去,要么浪费时间,即使超时也没有什么结果。
展,八分钟,学生展示哪些内容,如何展示,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怎样适当引导,如何灵活掌控,既让学生充分展示,又恰好卡准时间点,这些对老师的课前备课和现场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准备不好、操作不当,都会使展示低效、失控。
评,九分钟,老师的点评和精讲环节,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这里了,根据前面各环节的学习情况,老师讲什么,怎样讲,在限定的时间内如何精彩点评、精准点拨。准备不充分,要么草草收场,提前结束,要么啰嗦不清,拖拉超时。
检,三分钟,时间不足,学生的回顾反思就不充分,时间太长,又容易造成松散低效,时间浪费。
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从学生角度来说,卡死时间点,每个环节限时完成,能够促进学生全神贯注、争分夺秒、积极主动地学习。时间一到,马上结束,立即进入下一环节,环环相扣,节奏紧凑,不留松散懈怠的机会,也不会感到单调枯燥,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包括训练环节,也要规定时间。
这几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实际,卡死时间点,可以让老师更加精准备课,让学生更加激情学习,让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