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挣钱,但是挣钱到底有没有诀窍和方法了? 一定是有的,你可能经常听到人说,挣钱从1万到100万需要10年,而100万到500万只需要3年。挣钱就好像火车的发动,一开始总是费力又不见效果,而只要你坚持过那个阶段让火车跑起来了,就必然会加速的积累财富力量。而怎么让火车跑起来既要有方法又要有强于别人的坚韧。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是张国立演的《1942》;在面对日本人迫害逃跑过程中,张国立扮演的当家对长工拴柱说,“等过了这阵子你还跟着我,我知道怎么从穷人变为富人的方法,不出5年我还是当家的”。拴柱说:“好,那时我还做你的长工”。
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曾经说过“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源自于他脑袋里所拥有的知识具有的商业头脑,从洛克菲勒的人生发展史来看,完全就是一部现实的“教父史”。
虽然每个人成功的方法有无数种,但是终归离不开2个基本面 - 产品与渠道。
产品是什么:传统商业狭义上的产品是指具体的物体,比如汽车、服务、餐饮等等;而今天商业上的产品可以是任何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它可以是和Google一样的信息服务,也可以是某个技能,可以是能说会逗,甚至他可以只是满足于某些人的小众需求。只要它符合一种价值,商业变现的价值!那它就具有产品的属性。
渠道是什么:你有了产品仅仅是不够的,还需要涉及到具体的商业变现过程,也就是获取用户的过程。这几年互联网发展很快,从移动支付到电商、信息渠道都经历了发展和变革;以往你不敢想象的事情正搬上了商业的舞台。比如直播带来游戏业的发展,自媒体带动了网红的发展,电商带动了小众商品的发展。一个抖音可以把西安和重庆洪崖洞抖红,搞得人家都开始考虑收门票减少人流。
为什么赚钱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打磨产品和拓展渠道的过程了?试想一下假如现在你手里面有一款特别好的产品,而你却不知道怎么获取用户打开市场;只好像研究出来可口可乐那个人作价2000元卖掉配方和公司。但是后来的商人买了可口可乐的配方后,就能利用资本的力量拓展开可口可乐的市场,最终让可口可乐成为饮料界的一哥。
如果要把赚钱这个事情做系统的推演,我们可以这样去看他:
产品渠道(赚钱)1.0时代:
传统的商业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首先是做出一个产品,然后开始招经销商,大力培训销售员做地推等等。很少涉及到所谓的市场调研,因为市场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只要你生产的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厂家负责生产产品,下面的经销商负责销售产品,这样的商业模式直到今天任然普遍存在。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老一批商人就是一波红利发迹。
产品渠道 ( 赚钱 ) 2.0时代:用户为导向
产品开始逐步以用户为导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能力都更加强劲,为了解决市场上同质化产品带来的竞争,企业开始将关注点聚焦到消费者身上,从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中,了解不同顾客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来研发适应其需求的产品。
而渠道也开始进行拓展,开始投放电视广告,百度搜索引擎广告等等。各种垂直服务也开始整合运作,比如淘宝起来后,一部分品牌开始做电商运营,美团服务餐饮,酒店等等。去哪儿定位旅行等等。这些都代表着渠道开始变化;商家和用户都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权。正是有淘宝、支付宝这样的平台,才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万能的淘宝当之无愧。
如果你抓住了这一波红利,肯定也聚集了大量大财富。
产品渠道 ( 赚钱 ) 3.0时代:个性化为导向
说这个事情前我要先说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款价格是1500块人民币的砧板,目标销量是10000,你觉得需要多大的流量才能卖出去10000个?对流量有概念的朋友可能会说,按正常的转化率来算,可能得需要500万甚至1000万的流量吧。实际情况比这还惨烈,去年这款砧板在整个亚洲所有渠道的销售量,加起来都不到10000个。
大家想想,全亚洲所有渠道加起来是什么级别的流量,可就是连1万个砧板都卖不掉,而一个网红自媒体轻轻松松就做到了。美食畅销书作家文怡,在她的公众号里推荐了这个砧板,结果10分钟就卖掉了15000个,超过了这款砧板在全亚洲一年的销量。
震惊不震惊?意外不意外?但是就是这样的商业案例已经开始普遍存在了。
得到罗胖子中秋节3天卖了40000份月饼
王思聪的前女友网红雪梨淘宝店年销量轻松过亿
这几年开始流行一个词语叫参与感,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从上面这些案例中不知道你有没有总结出一些共性来;我总结了几点不知道和你是不是和你想一样。
1:他们都是某一个细分行业的意见领袖,下面有大量的粉丝作为基础。
2:他们都得乐于分享意见、知识;到了粉丝的认可和信任,广告价值非常大。
3:用户得到的不是一款单纯的产品,而是基于某种情感上的寄托,很有参与感。
以往的商业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现在商业是用户和商家共同设计的结果。用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这些个性化的需求背后就是不同的产品需求。 正是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才产生了大量的内容创业者,因为传统的头部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这么多用户的千人千面需求。而你如果有幸成为意见领袖,用内容聚集着大量的粉丝。你就是最好的产品,你也能跟我说的案例一样分分钟销售15000块砧板。
渠道也开始改变了,谁的流量大聚集的粉丝多,谁就拥有的渠道。渠道分散在各个平台,头条,百家,抖音,微博等等。今年你可以看见很多人在抖音有几千万粉丝,甚至可能就是几个月时间完成的聚集,包括很多一线的大腕都放下身段做内容,聚集粉丝。
粉丝的背后其实对某一样事情有着共同价值观,人又天生是一群“乌合之众”喜欢跟风。产品和渠道的商业逻辑没有变,但是方式肯定变了。你还是依照以往的老套路,为了卖产品而卖产品;其结果还是很可悲的;聚集你的用户向他们寻求结果。继而打造你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通过用户赋能的,是有情感需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