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小时代》的评论,最多的字眼儿就是“拜金”、“虚荣”、“物质”、“太华丽”、“不现实”,甚至有人已经把《小时代》这部纯情的爱情友情片提升到足可以影响到他们孩子的价值观层面上去了?!越是看评论越是激动,激动于她的成功。《小时代》她就像放开了束缚双脚的少女,在众多“老古董”的嫌恶下穿起精致的舞鞋翩翩旋转。对,这就是她——《小时代》——成功的激起了众怒……我想知道,有多少评论家走进过影院,坐在那里,安静的欣赏这部影片?又有多少大众传媒包括纸媒会秉持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大众负责任?
我出生在80年代,正是这个社会最简单最纯洁的时期。自从我懂事以后,我所受到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将来考不上北大,那么大北的大门将永远为你敞开”。于是在我还没弄清楚大北和北大的区别的年纪里,一摞摞的作业本上已经爬满了我幼稚的字体。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北大——是一所很牛逼的大学学府,而大北却是更牛逼的一间劳改监狱。我承认在那一刻,我受到了惊吓,在作业本上更加勤奋的耕耘,企图第二年可以看见长出来的高高的高粱,足够自给自足。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终于在跟数学语文等一系列“牛鬼蛇神”奋力抗争下,我艰难的爬到了大学门口,虽然不是那个仰着头还得爬几十级台阶才能看到的“北大”,不过也足以在校门前潜心拜佛,烧上三柱香,再咣咣咣的磕仨响头,然后挺胸抬头稍息立正鞠躬了。当一切程序走完,回头注视三秒,在神灵朝我微笑的瞬间,转身激动而昂扬的迈进校园,迎接新生。
可是,可是,就是这个可是啊,可是我又被骗了。我渐渐发现,不是考不考北大的事儿,也不是进不进大北的问题,那只是大人们为他们虚幻的梦想制造出来的一个噱头,而这噱头是这个社会赋予人类“贪婪”的动机。但当《小时代》背景里出现了人类梦幻般的“物质世界”,为何人们还要诽谤她来掩藏虚伪,掩饰虚荣呢?难道这就是那个成语——贼喊捉贼?!
我们的大多数都是有着被期许的童年,被成龙成凤,最后眼巴巴的看着天空中闪着金光自由翱翔的龙和凤,不停的咒骂,边扣着眼屎边默念咒语好让他们摔下来然取而代之。而我们的大多数只是社会上的一颗小得不起眼的螺丝钉,时常被敲打,慢慢不知疼痛,再也不知疲惫,最后被另一群我们的大多数所替代。现实本身赤裸的残忍但却美好着,为何非要它穿上虚假的谎言?我们的绝大多数其实是看不懂也不愿意看懂的——那些浮华背后真正的热血真情。
影片里是出现了很多华丽的场景,如梦似幻,美妙绝伦,姑娘们顾盼生姿,小伙子挺拔颀长,可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瞻观,相反,让我觉得大饱眼福,让我看到这个世界的美,让我不后悔曾经静静等待的时光。更可贵的是,那股温暖起初像绵绵的细雨拍打在我的肩膀,之后,从我内心深处犹如潮水般涌出,大股大股的推着我回到了我的小时代。Channel怎样,burberry又如何,哪个女孩子不期待有那么一件两件,如果这也是虚荣,那么男人不想开奇瑞QQ,不想开比亚迪,都想开奔驰宝马难道不是虚荣?我们的大多数应该都是吧。我不相信那些评论家平时都是腿着上班,坐公车,住着地下室?自从成年以来,自给自足,我觉得我们年轻时候小小的梦想——那个几千块的包包,现在看来根本就不算是奢望,那不过是一周的工资而已,我想一段时间买一个送给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这已经在普通不过的事情,怎么会在评论界引起如此风波?他们为何不去把时间和精力拿来去关注一下国计民生,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奢侈品,但却住不起楼房,是否有人算过一个平方能买几件包包?我们的大多数在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机器的同时,有谁真正关心我们内心深处曾经涌动过得那些温暖的过往。《小时代》不过是借着华丽的外表让我们暂且休息休息——找回那个纯真的我,简单的我,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人的我,完全自由的我。
之后的几天,我拉着老公让他陪我再看一次《小时代》,他很是反感。他嘴里的评价跟评论家们如出一辙(可见那些XX家的影响力确实不小),最后在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用可怜的软弱和一堆好吃的物质利益下把他降服,并且同意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可以随意的抨击这部影片。因为我有信心,他会喜欢的。当天,我们拿着爆米花,拿着冰绿茶,坐在最好的观影位置,期间,我时不时抬眼偷偷瞄他,果不出我所料,他的嘴角一直都是上扬的姿势。那天,我们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结尾的MV一直吸引着他,走出影院,我没有说话,他却很诚恳的连连点头,看着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挺好看的”。我们这所城市,每天车水马龙,人们活得很辛苦,疲惫有时候像发疯洪水,无情的冲垮我们最后一道防线。而在这充满死寂的空气里,《小时代》无疑成了一味醒脑中药,让人感受轻松,逃离现实。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又读完了《小时代》的三本书,那个郭敬明写了五年的书,又相继买了《夏至末至》和《悲伤逆流成河》,我喜欢这种语言,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既真实又现实。不过,我总是在看书的时候被我老公说成没有品位。可那又如何,我不会因为他说的没“品位”就真的放下书,然后主动降低自己真正的“品位”去迎合他。我们生在80年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品行,有自己的原则,独立思考是我们制胜法宝,我们也会秉持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即使外面的风雨把窗棱敲打的哒哒作响,我们也要走出去经历拍打。
我不想成为“我们的大多数”,我只想成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