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了几个朋友,一谈起公司的事情,就开始抱怨了,公司对自己不公平,干那么多,却得那么少......此处省略一万字。总之结论就一个,自己付出多,获得少,被价钱严重低估。
看到朋友这么生气,我也只好劝劝。但除了工作单位的问题,我也从个人的角度给分析了下,自己感觉自己被贱卖,说明你自己知道自己应该获得多少,你知道的又是从何而来?
通常都是跟同事比较,也就是说:你比同事干的多+你比同事拿的少,无非就是这种组合而已,之前就思考过,一个人的能力=做的能力*表现的能力。
也许在做的能力方面,对方不如你做的好,但也许人家在表现方面比你更加擅长,能够很好的把自己行的能力,让上下游知道,让决策者知道。有的人会说这是拍马屁,其实这就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了。仔细想想,一个人能力的强弱,一定不是自己来评估的,一定是通过供需来评估的,如果需求方说你好,才是真的好。
你的能力如果能够做到80分,但是表现能力却只是30分,对于需求方来说,也许就很难感知到你的能力了。而对方也许能力只有60分,但是表现能力却有70分,最终客户可能会更加满意对方的能力。iphone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吗,从性能上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表现却是最棒的, 二流性能的器件却表现出了一流的水平。而我们能力也是如此,做的能力并不是只有100分才叫好,表现给需求方的感受好才是真的好。
在商业中,并不是能力越强就越好,更重要的前提是刚需+稀缺,在刚需+稀缺的施展场景下,很多时候能力甚至够用就行,但是如果表现能力强,让更多需求方知道你的能力,自然就容易出现竞价,这样自己做的能力自然价格就会升值。所以说,值钱根本不是谈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的,把自己的能力通过满足对方刚需的形式更好表现出来。
因此,如果感觉自己被低估了,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
1.是你的能力可能就不刚需和稀缺,你的能力在当前场景下可替代性强,自然再努力也只是苦劳。所以能力的成长方向要多思考,寻找生存环境中刚需和稀缺的能力练习成长。
2.是你的表现能力不够,没有用需求方刚需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或者是你的能力没有表现在更稀缺刚需的地方,导致了低估。
这无论如何,都要求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思考追问,自己成长的能力能应用在什么场景,如何更有效的在这些场景下满足对方的刚需,并主动连接这些场景中合作伙伴,主动分享练习。在这练习过程中,自然就会发现自己能力更容易在什么场景下更加刚需和稀缺,也就是估值更高的场景。从而根据这个场景来优化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在此场景下的定价和竞价权利,这才是自己溢价的根基。
忙碌奔波一天天,回头观察自己,一定不要看到自己获得少,就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公,就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其实更应该审视的是我们自己:
这个世界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通过市场商业机制进行定价和竞价的,自己混的不好,要么是能力在当前场景中不够刚需和稀缺,所以别低估。要么是自己表现和连接能力不够,还没有找到更高价值的场景变现,这无论如何,都还要回到我们自身,如何从外到内,从外界需求看自己,提升自己在市场能力交易环境中的定价权和竞价资格。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