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时青言
1
网络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地方,它可以瞬间捧红一个人,也可以瞬间将一个词汇散播开,“打工人”一词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很多人甚而都不知道它是怎么火起来的,只因为听着顺耳,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就立马给自己贴上了这个标签。
我父亲是一名派遣工人,经常背着或拎着很重的行李去全国各地“流浪”,这是“打工人”一词长期以来在中国内地人们心中的模样。在我年轻一点儿的时候,会遇到“你爸是做什么的”类似的问题,我脑子会在“打工”和“工作”之间打转。
那时的我,认为“打工”和“脏乱差”“苦”“体力活”等词语相匹配,而说到“工作”,立马联想到的词语是“光鲜的”“轻松的”“脑力的”“体面的”。
后来,我终于可以工作赚钱了,可我嘴边时常挂着的一句话是“我不想给别人打工,我想自己给自己打工,创业或当个自由职业者。”
其实“打工人”这词最本质的内涵一直没变,变化的是,这个词在人们心中的直观认识。
“打工”一词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中国内地。在香港,打工的意思是“受雇于人”,是“工薪阶层”或“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本身没有贬义。
这个词汇在内地流行开来后,逐渐蒙上了一层类似老电影般的时代感,它的新含义是国内城镇化的产物,改革开放后,有大批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去发达的南方城市“打工”。
和“打工”一词有关的节目在春晚的舞台上从不缺乏,例如1996年,由赵丽蓉主演的小品《打工奇遇》,就成功塑造了一个“单纯想打工学本事的淳朴老太太”形象。
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打工”一词的含义开始片面化,在中国内地,“打工人”更多的是指从事“背井离乡、劳累、日工作时间较长、收入不高、不太稳定”的体力工作的人。
2
如今,“打工人”一词再次在网络中大流行,它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这个浪是由年轻人掀起的,随后越来越多的有着“体面”工作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形成了一股新的思想浪潮。
以前的“打工人”有种底层人群奋斗的味道,现在的“打工人”像是写字楼里的年轻人发出的一声无可奈何自嘲式的低叹。
“分工越发精细化”“行业内卷化”“996是福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体面”的工作和传统工厂里流水线的工作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这一类工作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异化,可这些无形的藩篱想打破却打不破。
我的第一份工作做的是政府咨询,刚入职没多久,就在相关部门驻场陪加班到凌晨两点,听说当晚一起加班的那个客户已经连续通宵三晚了,我看着他头顶消失的毛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一直以为公务员岗位是比较轻松的,接触之后才发现,核心部门的公务员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你的同学现在都在做什么?”
李雪琴说:“他们都在甲方,比如在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市场。”
主持人继续追问:“是职业精英那种吗?”
李雪琴笑了笑,回道:“我感觉他们也不咋精英,都挺累的,像社畜,甚至没有人能帮上我的忙,我在鼓励他们好好奋斗。”
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样的一位网红直言在甲方看似很精英的同学其实像社畜。看到这,我好像找到心理慰藉一般,原来在某个维度层面,大家都一样,都是这样心酸的“打工人”。
豆瓣有一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人数突破10万。这像一个网络大学,专收遭遇过社会毒打“失学或失业”的年轻人。我也加入了,寒窗苦读数十载,我终于成为了“打工人”和“无用人”。
3
我对“打工人”的定义可能和市面上不太一样,我觉着“打工人”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是存在雇佣关系中的被雇佣人,一种是自我雇佣的人。给别人打工和给自己打工,都算“打工”。
而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词语“打工人”也只是我所理解的“打工人”的子集,它不包括创业者、自由职业者,以及从事的工作内容与个人兴趣相匹配的人等。
网络上流行的“打工人”大多处在精神被束缚的状态。
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打工人,比如明星、像李佳琪这样火的直播卖货人员、企业高管、官员……
我一直在强调,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职业充满足够的热爱,那他就不足以算做一个“打工人”。
而现在网络上自称“打工人”的部分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困境,即“读了很多年书,取得了学历,却没能深入的掌握一门技能,缺乏生存的技能让其在社会中碰壁”。
我大学是学经济的,对这一类专业相对了解。举个例子,一位学会计的大学生会觉着他毕业后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他认为每个公司都需要会计。学经济类的学生都会觉着他的前景广阔,因为他认为什么公司他都能去。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学的泛而不深;学的更多的是理论,与社会脱节;学了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要在新的领域从头再来。我们社会培养出了很多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个硬核技能来让自己好好吃口饭。
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即便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喜欢也不足以让自己吃饱饭,一系列原因导致我们社会培养出来的人才内心“很割裂”,“打工人”一词恰好表达了这样的状态或心境。
我不认为“打工人”这个自嘲式的词语是积极的,它很平淡,平淡中透露着一丝无可奈何,可即便有无可奈何,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不是吗?
作者简介:时青言,方方正正的90后,不是风一样的女子,是风也喊不回头的女子。我执笔,陪你买醉。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时青言(ID:shi_qingyan),相关权利为公众号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已获授权方需注明稿件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