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年的时候,改革开放已经有段时间。
那一年,我爸十八岁,青葱的年纪却早早撑起了家里的经济。而今我十八岁的2012年,为着学业烦恼,空暇的时间说不定儿女几多情愁。我五年级从这所学校换到了另外一所,红瓦砖洋气的学校,绝非是坐在二楼担心房屋裂开的学校可以比较的。偶尔去老学校转悠,楼梯口小隔间的玻璃仪器放了一大堆,当时没法拿回家,等回了家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后来再去学校,那里的教学楼拆的成了一堆石头,大门那里的两块黑板也被捣破,只是那上面工整的油漆字是去都去不了的。
幼儿园是混不吝过来的,被老师罚站、偷吃同学零食、揪小辫子等等,调皮的不像话。回村子的第一天,若是用现在的语言形容,便是把人从繁华丢进了空门,这周遭的格格不入和寂寞啊,是虱子一口一口咬着你,你却逮不到,可气可气。
这过着小日子便是到了一年级,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占了上风,带着了不得的心情美滋滋的讲“shi”说成“si”,从此改不回来,可笑可笑。一年级,最爱捉迷藏,我就躲在芭蕉那里,逮着机会吃那里的花,一朵又一朵,直到被校长抓个正着,从此好印象全变成了吃花贼。
“是你啊,好久没见了,读高中了吧?”
“老师,我都大学了……”
“嗷,真快!你现在看着乖了,可别像小时候那副石骨头样,大学的花都给吃光了……”
“……”
教育与学校,就像哲学的一个关系一样—— 意识与物质。越往上读,越要反思过往。我一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接触面越多,越能帮你找到主干道。而学校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就像是你在一层层地破处原先教育给你的枷锁和固定思维。
读小学的时候,你知道数学语文,后来是英语;读初中的时候,你知道科学历史和美术;读高中的时候,你知道生物人体和初恋;读大学的时候,你知道短袖炮友和挂科……这似乎是越来越夸张的事物,然而是你足够向外冲刺的一个阶段了。
祝各位长辈聚会快乐,我今年已经回过白岙湖小学了……
企图踏平那里的野草,却格外害怕虫鼠;想要继续攀爬常青树,毕竟它长得越来越高大;吃不上三四月份的小青梅,五六月份的桃子,我等不及它,就已经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