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礼归来,他带着山河如愿的答案,转身归队

以下内容为AIGC创作

2025 年 9 月 3 日,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当日,102 岁的彭长竹在 ICU 看完阅兵,当晚 9 点半安详离世。孙女说,爷爷 1939 年参加第一次常德会战,肉搏战时被刺瞎右眼。他是看着国家的今天走的。

这样的告别,像一场跨越时空的点名:他用一生赴约,归来时山河已换新天,便从容归队。有人说:“他不是离世,是去向战友们汇报了。” 这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这让我想起 2015 年胜利日阅兵中,最年长的参阅老兵陈廷儒。当年 102 岁的他坐在老兵方队第一车、第一排、第一座,经过天安门时庄严敬礼,那一幕感动亿万人。两年后,老人在苏州安详离世,家人说他 “完成了心愿,没有遗憾”。

从陈廷儒到彭长竹,他们这一代人的生命刻度,一头连着战火纷飞,一头系着大国阅兵。他们的 “安详” 背后,是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托付。他们用一生证明:个体的奋斗与牺牲,最终会汇入国家前行的洪流,而这洪流也终将托举每一个人的尊严与安宁。

对老兵最好的纪念是什么?是把他们为之战斗的理想,变成我们正在创造的现实。今天的和平、发展与强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自问:当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能否跑出更好的一棒?我们能否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让国家更有力量、人民更有尊严?

这不仅是对老兵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每一次为梦想拼尽全力,每一次为正义挺身而出,每一次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对齐,都是在回应他们的目光,续写他们的故事。

彭长竹们的生命已化作星辰,但他们照亮的道路仍在延伸。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条路上的燃灯者,以奋斗作答,以成就告慰,让后来人也能在更美好的中国,从容归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