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小妞
“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我就如何如何……”
这种句型,在生活中常见。我们总是自信满满的认为一切会按照心里所想的那样发生,殊不知,一切内外在条件都在变化中,我们因此错过很多想做或应该做的事情,而留下诸多遗憾。
引起我有如此反思的,是今天手机摔坏一事。
健身课结束,我回到休息室换衣服。打开柜门那一刻,正好看到柜子里手机屏幕亮了。
张先生感叹一句公司不给开空调实在是热。我回:挺好啊,过早开空调湿气重~
就顺手把手机扔到柜子里,不想手一滑,手机稳稳妥妥地着地!我心一惊,看见屏幕朝上,没有裂。有惊无险。
可谁知,屏幕没有碎不代表真的安然无恙——黑屏了。
试过了按键重启、连接电源,都无效。
它,终于还是坏了。
说终于,是因为最近我一直在吐槽手机内存不够,都连着删了四五个APP,还是每天收到空间不足的提醒。换个新的吧,又觉得太浪费了。将就着用吧,又总是嫌弃。
物品不是属于“有情众生”,但也说不准人家也自带意识,能感知到我对它的不满意。于是它自觉地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
倒也没有觉得很可惜。毕竟还有个备用机。我真正不知所措的是群记录怎么办。
前阵子,小管家已经把这几个月的账目和社群里写作者的成就值统计好给我看。由于在忙着别的事,就一直拖着,心想,反正已经统计好了,我闲下来再核对吧。
这一拖就是快个把月过去了。
原来的记录怎么办呢?如果手机一直黑屏,而我又不愿意花钱去修的话,怎么去核对这些信息呢?
为什么我总是以为那些重要的聊天记录会一直在那里,只要我想查找,就一定在呢?
这就是我们的模式,以为生活一定会按照我们预想中的样子过下去。实际上,太无常!因缘具足,就发生了一些事情,因缘改变,事情也随之发生变化。
而这个因缘,可以理解为组成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多个要素。
就拿我此刻坐在这里写作来说吧。
外在的因缘,需要国家太平,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我无法安心思考一个手机黑屏事件带给我的启发;需要我有一个栖身之所,现在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没有遮阳的地方,我无法写作;需要我有电脑或者本子,不然写在哪里呢。
内在的因缘,需要我首先有喜欢思考的特质;时间自由支配,想写作的时候可以立即动笔写;需要有发起写作陪伴营的正向压力,让我每天得找素材写一篇文章出来打卡……
如果少了这些内外缘的任何一个,可能我都无法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抱着电脑写下我的思考。也就是说,如果因缘不具足,我便无法写作。
所以我们常常以为非常理所应当、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往往背后是很多个要素在这个时间地点的集合,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这些要素,并不是一直不变的,相反,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佛法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过程:成、住、坏、空。
如果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会活得更当下,生活里的行动力会更强。不会说什么,等过段时间我再来跟你写作吧,等我孩子大些了,再来学习吧,等我退休了,再去尝试其他爱好吧……
你就那么自信你的明天会如期而至?
同时,无常的道理,也会让我们对拥有的人事物更懂得感恩与珍惜。
有次在客厅里冥想的时候,在书房看书的张先生突然走出来,在客厅的柜子里找个什么东西。我继续闭着眼睛,将注意力从呼吸的觉知,转移到声音上来。我听着他拉柜门的声音,又急匆匆走回书房的声音,那一刻,我内心感到无比幸福。
因为无数种要素的组合,我们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不知道过了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后,还有没有他在我眼前走来走去的画面;此刻他是多么的健康健步如飞,五十年后再从书房里出来找东西,走路的时候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人不可能一直都那么健康,关系再好的两个人也不可能日久天长,总有分开的一天。
也正因此,当下的一切,得来何其不易。
如果我们看不透无常的本质,就永远与自己心中想要的一切擦身而过。
我们社群退掉实体转型线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至今依然陆续收到私信:好可惜喔小妞,以前就想去参加你们活动的,当时觉得离家有点远就没有常去,现在想找个氛围好点的学习组织,好难啊……
虽然现在做的正念与书写是我特别热爱的领域,不过我也预感,等最新一批的会员到期,也许我也不再办写作陪伴营了。到时,又会有多少人感叹说:哎呀当时就想参加来着,现在只能遗憾了……
我也遗憾啊,这下手机黑屏了,如果为了找聊天记录对账,就得去修手机,这笔花费原本可以避免……早知道如此,之前把该核对的信息及时处理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