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中有事,从十一月十三日暂停日更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天的时间。这八天的光景,我都是在纷繁杂乱的时间里度过,没有读过一篇书,更没有写过一个字,真正感觉到坚持的意义和分量。尤其是日更,不仅是对坚持的挑战,更是对一个人意志的磨练。今天重回课堂,与学生不见面了一个星期,但是我似乎没有异常的惊喜,也没有发现他们有翘首企盼的神情。一切都很自然,好像一切都未曾发生。这本来就有问题,我想大概会是我的问题吧!
我们就这样重复着以往的故事,涛声依旧,可是却感觉不到涛声的美妙,听不到音乐的流淌。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课文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一篇韵律很美的文言文,大部分学生很早就已经能够背诵了。但是,今天我花在诵读上的时间还是很多。根据以往上课的惯例,我依然把该篇文章的学习过程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诵读;二是翻译理解;三是研读提升。
第一个学习环节的诵读,我首先是让学生欣赏有关诫子书内容的书法作品,有端庄大气的楷书,有飘逸秀美的行书,有沉静内敛的隶书,不同的书体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特别是集王羲之字的《诫子书》横幅书法作品,更是让人激动人心。在课堂上,我不仅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艺术之美,还让他们在诵读中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读的方式自然形式多样,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大概读过十来遍之后,我再让学生们感受这篇文章在句式上的特点。不难看出文章的特点是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将文章竖着排列成诗歌的样式,结构真是非常之美。从书法艺术美过度到文章结构音韵之美,自然是一种较好的衔接。
第二个学习环节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我先是让学生读课下注释,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翻译出来。该学习环节的准备时间是8分钟,8分钟过后是每个小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交流。一个小组翻译理解一句或半句,一篇课文的理解和翻译就这样迎刃而解。最后是让一个学生整体翻译理解课文一遍。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多动脑筋思考,总想找资料书照抄。所以,对于个别学生来讲这一环节好像是流于形式。但是,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还是主动认真的,效果也较好。
第三个学习环节是研读提升,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两个话题:一是诸葛亮从哪些方面来告诫自己的儿子?有何用意?二是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或体会。在这两个讨论环节中间插入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加明白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最后是课堂小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我一直在路上,未曾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