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筠心 图/网络
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是一对父子词人,而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俩,也是写小令的高手。晏殊自小就极其聪颖,有神童美誉,十四岁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宰相,仕途可谓顺风顺水。晏殊为国选拔贤才,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都曾受到他的提擢。晏殊擅写小令,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词风婉丽俊雅,《宋词三百首》收其词十首,数量不算少。他有两首非常著名的浣溪沙,分别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两首浣溪沙说的都是无常,花开花落,春天的短暂,人生的悲哀。然而,对于这种悲哀,晏殊和李煜处理起来,态度却不一。李后主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或是“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向东之水有停息的时候吗?没有!所以,李后主的悲伤也是无穷无尽的。晏殊却不是这样,尽管也悲哀也无奈,他却有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瞧瞧“似曾相识燕归来”,再有“不如怜取眼前人”,花虽落去,至少燕子回来了,至少眼前还有个人可以珍惜呀!
从晏殊的词可知,他是乐观积极的,即使遭遇挫折和困境,也会舔着伤口自愈;而且,他也不是激进,一条道走到黑的性格,他会试着回旋圆通。俞平伯的曾祖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俞樾,当年参加进士复试,礼部以“淡烟疏雨落花天”命题,俞樾巧妙地摆脱“落花悲伤”的思维定势,开篇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诗对,博得阅卷大臣曾国藩的激赏,被取为保和殿复试第一名。俞樾刻意而为的“花落春仍在”,与晏殊天生而就的圆融性格吻合,而打动曾国藩的,恰是这种以乐观之心情直面悲观之人生的态度。
晏殊的词集叫《珠玉集》,文如其人,正如他一生为人,珠圆玉润。欧阳修对晏殊,这位同乡前辈兼座师,总体来说很敬重,但也有微词。欧阳修在挽词中,这样评价老师,“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其实,晏殊并非始终优游,晚年时被罢免宰相官职,贬去地方为官。主因是晏殊为李妃写墓志铭,没有提到李妃是仁宗生母。戏剧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李妃生了仁宗,却被刘后掉包,将仁宗占为己有。十二岁的仁宗继位,刘后垂帘听政。给李妃写墓志铭时,刘后大权在握,晏殊哪里敢提仁宗生母这档子事。结果,刘后死后,就有人向仁宗打小报告了,说晏殊对皇上不忠。晏殊有一首木兰花,字里行间,颇有些不满现实的牢骚意味,不知是不是写于贬官之后呢?全词如下: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北宋初年的词以感发为主,直抒胸襟,用典不多,读起来简洁易懂。可这首木兰花中,晏殊用了三个熟典,“闻琴”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求凰之曲挑之,文君闻琴心动,夜奔相如。“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出游,逢郑文甫悦之,遂解佩玉赠之。“闻琴解佩”比喻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然而,恩爱难长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虽结为夫妻,但后来相如见异思迁;而郑文甫只向前走了十几步,就发现神女与佩玉皆不见。所以,下接“挽断罗衣留不住”,真是无比恰当。
“独醒人”见《楚辞·渔夫》,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独醒人屈原,最终选择愤而投江。圆融的晏殊当然不愿这样,他的办法是烂醉花间,接受命运的安排。这首词,晏殊借青春和爱情的短暂,含蓄地表达了复杂情感,似有一丝愤激之情。奉行中庸,处事圆通的晏殊,决不会将自己的伤口血淋淋地示人,他会藏着掖着,只等读者去细细体会。此晏殊之理性。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