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4年10月-12 月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进度:68%
整体评价:三星(可以随便看看)
整体评价
这是一本讲脑部科普的读物,从书名和分章标题上来看还是很有趣的,而且每一章都是从一个日常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比较吸引眼球。通过阅读我学到了一些关于记忆力、自主神经、恐惧、抑郁等情绪的激发机制等知识,所以如果你对这些方面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
收获和放弃的原因
看完之后印象比较深刻的点有:
1、大脑是喜欢节能模式的,所以常用常见的事情形成了固定脑回路,就会无意识的进行,而不会再动用精力。
2、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事情,所以会给很多事情建立联系,也就出现了“阴谋论”和经验主义,这和喜欢做清单的J人很配。
3、爬行脑和理性脑总是发生冲突,特别是误判危险的降临,发生晕车、惊恐、焦虑等情况。
认为读不下去的地方:
当我发现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不愿意打开书,也懒得整理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知道是时候放弃了,虽然只剩下大概两章的内容就看完了。
原因一是,有点标题党,题目中提到的现象往往是本章主题的一个小点,满心想寻找的答案藏在一堆无关的理论中,又是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或者因果不对应,写着写着自己就聊跑偏了。做引子起标题不仅是要引发兴趣,也要题文一致才行。
原因二是,脑科学的知识读的不够解渴,首先对于现象的描述废话太多,引入科学理论方面解释原因的时候又十分生硬和凌乱。特别是后几个章节张三家的理论、李四家的假想,我承认脑科学很复杂和深奥,没有定论能理解,但我不需要你的罗列,我是因为不知道才来看的,结果看完又越来越糊涂了。
总之,作为科普入门,看个热闹还是可以了,对于有这些领域常识的人来说太浅,像我这样的小白看热闹,面对直给的专业术语有点接受无能。科普入门,我之前看过的《植物的战斗》《战斗细胞》都不错,作者会给出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方便读者理解。也许之后我储备了更多生物学的知识后会再尝试的读读吧。毕竟很多书我都是二战、三战才品出其中的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