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85后小伙,滔滔不绝地说他的家庭,其中说得最多的是他的妻子:
她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做生意,她还跟父母做了四年生意,她从来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和自己六十多岁的母亲到一个地方买衣服,在集贸市场买,不到大商场,身上的衣服没有超过三百元的,在我和孩子身上很舍得花钱,到大商场给我们买上千的,有一次,我给她买了件几千元的大衣,她非要退回去。
老公眼里:一个勤俭的为别人奉献牺牲的贤妻良母。
听起来这个女人不是个年轻人,象是出生五六十年代出生的。
钱是一种资源,她在四个人身上分配这种资源,她、她母亲、孩子、老公,不管她家里客观上有没有钱,她主观上有一种很深的感觉,就是钱这种资源在她家里是稀缺的而不是充裕的,所以她在四个人人身上做了不均衡分配,并且从中能看出,她认为价格贵的衣服是好的,她没有认为在集贸市场和大商场里买的衣服一样,衣服贵贱一样。
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以前做生意很艰难,经济上不宽裕,赚钱不容易,养成了不舍得花钱的模式,人生里,人是很难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稀缺感一直伴随她。还有一种可能是她是讨好型思维模式,怕人抛弃、否定、不认可她,以对别人好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可,维系和别人长久牢固的关系,这样她心里会很踏实和舒服,会心安,让她对别人不好,她做不到,特别是对家人,她的心是脆弱、敏感和不安的。
真正优秀的品质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对自己好才能对别人好,因为了解自己才能真正了解别人的需要,你是你对“人”这一生物的亲身实验。
2
常有报道说一些富豪企业家,多么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教育你身家远不如他们,哪有道理不勤俭。
夏华,一位女企业家,做男装的,给富豪企业家私人定制服装的,她说,她私人定制的客户,中国的一些富豪企业家,从很土很苦出身的,象俞敏洪、李书福等等,不知道怎么穿得好看,总以一副很土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人们面前,我就是要教他们怎么穿得好看,和美国大佬们站在一起不形秽。
在俞敏洪的概念里,他只需要两种衣服:登山服、西服。夏华给他带来了依文设计的中式西服,俞敏洪当时惊喜:“在镜子里一照,发现我从来没有那种风度,比穿登山服、西装更有风度,更显示中国男人的气质。”夏华跟李书福谈起服装,李书福说几百块钱的西服,几十块钱的鞋子觉得很好。夏华就开始给李书福灌输什么是好的搭配和时装,一个好的衣橱管理有多重要。
勤俭节约可能不是真相,真相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穿得好看。
3
坐了一辆出租车,的哥接了个电话,挂了后,跟我们聊,说朋友让他帮着圆个场,这个朋友在外面找了个相好的女的,经常回家比较晚,让我们一帮哥们帮着给他老婆撒谎,说和他们在一起。这不是小品里的现实版吗。问“你在外面有相好的吗?”“有啊。年轻时,父母给找的媳妇,自己不是很满意,结婚后二年,想离婚,朋友都劝不要离,当时我们那个年代离婚不象现在这么多,再说有了女儿了,为了孩子也就没离,一直过下来,现在女儿二十,儿子十六了。虽没离婚,我和我老婆一直没感情,我很不愿意回家,没开出租车前,总在单位挨到很晚才回去。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同家不同屋。”问“为什么不离婚呢?”“得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啊,他们跟着后爸后妈能过好吗。”问“你孩子知道你们夫妻感情不好吗?”“不知道,我们不在孩子面前吵架。”问:“你妻子知道你在外面有相好的吗?”“知道吧,她知道我不喜欢她,我经常喊错她二个人的名字。”
以自己认为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自己多伟大,多爱孩子啊。看看他那颗冰冷的心,发射出多少光和温暖给孩子,有多压抑,多想倾诉,才会跟陌生人说自己的秘密。他实际是懦弱和自私,不敢离婚,不能做到离婚后依然给孩子爱,健康的爱,在他看来,他承担不了离婚的后果,所以选择了继续呆在既有模式里,这模式对他来说最容易,最后自己的生活呈畸形的形态也感觉不到了。
警惕那些作古的优秀素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忍辱负重的背后可能是懒惰懦弱无能目光狭隘见识短浅,是呆在自己的心理安逸区,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