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课堂不在教室,而在雨中
最鲜的鱼汤不用调料,而有真情
当暴雨将校园变成汪洋,师生们收获了最珍贵的美好。】
近段雨水多,站在校园里,眼前浮现了2021年全校抓鱼的场景。
那年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记得是9月27日,早上醒来整个校园成了一片汪洋。浑黄一色。水已没过膝盖。
我蹚水去找排水口,忽见海棠树下水花四溅——一哇,有条黑色的大鲶鱼。
水下杂物绊脚。拔开杂草,我惊呆了—— 一尾二尺长的黑色鲶鱼正在浅水中挣扎,青黑脊背不时露出水面,又沉重地落回去,溅起水花。
“鱼!是条大鱼!”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这一喊,各教室窗口瞬间探出无数小脑袋。不过片刻,孩子们如同出笼的雀儿,噼里啪啦跳进水里。
“这里也有!”
“黄豆地里也有哇!”
惊呼声此起彼伏。全校一片欢腾。
孩子们组成围捕队,用小桶、簸箕、甚至衣服当渔网;小一点的光着脚丫在水里乱蹦,每踩到滑溜的鱼身,就发出又惊又喜的尖叫。
孙玉博动手能力强,做总指挥,大家也不怕扎脚,水凉,真是战斗激烈啊。
水浆四溅,我跟着孩子们拍摄,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平时有些娇的肖洪特脚被扎出了血,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不疼。”我怕家长埋怨我不务正业,心里还是有些小纠结的。事情过后,没有引起任何风波。
抓呀,抓呀,从北抓到南,抓了两个多小时,十几条鱼进到了大盆里。鱼在大钢中盆里欢腾乱蹦,噗噗腾腾作响,鳞片闪闪,鳃盖不停翕合。战果丰硕呀!
“咱怎么吃啊?”
“炖鱼汤!炖鱼汤!”孩子们异口同声。
厨房师傅刮鳞去内脏,孩子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看的那叫一个仔细。
“刺啦”一声,白雾腾起,鱼香爆炸开来,驱散了连日的潮湿霉味。
加水,投姜,慢炖。汤色渐白,如乳似玉。最后撒上葱花,翠绿点缀奶白汤面,美得让人屏息。
分汤时,孩子们自动排成长队,每人捧着不锈钢碗,一小口一小口吸溜,扬起小脸,眯起眼睛:太美了!
老师也都分了一碗,汤入口极鲜,继而一丝甜味从舌根泛起,最后是姜的暖意从胃里升起,驱散了连日的湿寒。
阳光洒在校园的水面上,整个校园仿佛被熔化了。孩子们喝着鱼汤,这鱼汤,是大饭店也做不出的独特味道。
自己亲自参与抓捕的鱼汤,将可能是未来再难遇到的的童年乐趣和美好回忆的鱼汤。
最后锅底见天,有个小男孩认真地问:“老师,明天还抓鱼吗?”
我望着窗外渐退的积水,笑而不答。
大雨虽使交通不便,却送来了罕见的鱼;校园抓鱼的事是不常有的,放下课本,脱下鞋袜,尽情参与的激烈场面将永远是童年最值得回味的一页。 洪水终将退去,但这场雨中的鱼宴,大约会游进许多人的梦里,成为他们童年中最鲜美的回忆。
岁月经年,孩子们穿上西装,奔走在高档写字楼里,而这身泥衣。会让绷紧的身心一下放松下来,脸上漾去童真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