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看书,书看了很多,看完之后仅仅是知道,觉得书里面的内容讲得有道理,至于书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没记住也用不上,更没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感觉书白读了。
今天看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学习了“学习方法”。成甲老师在书中讲到: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马云预测网上购物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创立了阿里巴巴。经过多年以后,现在网上购物成为了消费主流,网上电商平台也像雨后春笋的崛起。一个人有预测能力是他具备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对发展前景做了深入的分析。所有的大咖都是源于他们的知识体系,对未来趋势作分析,对社会发展做预测。
在《好好学习》中,成甲老师提出了,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大概存在着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
学习中精读和泛读的区别、行动学习法、刻意练习等等。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
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形成更宏观和抽象的理解,在深层次上掌握普遍规律,从而将之前学到的繁杂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在具体知识之外找到新的答案,将有形化为无形,又将无形用于有形。
在海量的知识中找到最核心的概念,能够建立在各个学科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是对事物底层规律的总结。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临界知识呢?要找临界知识,就要去它可能出现的地方寻找。那便是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
找临界知识点的过程,是我们找到对自己最有用,最可靠的过程。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相关知识,把所有知识的底层联系起来,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从中总结出新的体系。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尽管我们可能发现了事情背后的规律,但是这往往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寻找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也是大多数人在学习研究的时候忽略的一个环节——找到重要的结论是怎么来的。
比如你看一本书,寻找他的知识体系的出处,可能你就会找到一系列相关的思想结论。当你知道这个结论的原始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可能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这一步工作就到了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其实是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过程,也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能够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我们没有找到更低层的解释,就翻阅相关领域的书籍资料,查找合理化假设。这个过程正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建立一个假设。
临界知识这么重要,我们要如何应用临界知识呢?
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运用临界知识建立我们的知识体系,要怎样建立呢?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在选定的领域里深耕,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最后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把握所具备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其他知识。
我们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好好学习。
(2分会2组014星月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