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劲先生/学习笔记(管理学)
1.业绩是管理活动的关键变量
管理学的核心,是要追求业绩。
一切的领导活动,一切的管理工作,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理想的业绩目标。
通过你的战略,指导有效的行动,打败竞争对手,给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所讲的客户模块、战略模块,所有那些内容,其实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优异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最大的利润回报。
组织穿上了业绩的衣服,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团队,都有了明确的业绩指标。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工作中做好业绩管理,打造高绩效的团队。
2.业绩管理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就是设定明确的业绩指标,然后进行业绩规划,业绩规划的核心不是强硬地把业绩指标压下去,而是与被管理者进行协商,达成对于业绩规划的共同认知。
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及时的、持续的业绩沟通与改善。(工具:六行表单)
第三步,就是需要根据业绩考核的情况,学会进行业绩面谈。业绩面谈和业绩沟通非常重要,但因为这和场景、关系、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MBTI】不同性格的人,沟通技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能掌握人的性格特点,有时候业绩谈话工作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加藤坐标】
第四步,就是要针对下属的业绩表现,要决定对于下属的奖励、惩罚,以及辅导训练。
3.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
在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他举了两个公司的例子。一家是某大型化学公司,一家是通用电气,就是GE。
在某大型化学公司里面,有一个控制部门,它负责稽查公司下属的每个业务单位。稽查之后,就把报告交给公司的总裁,然后,公司的总裁依照这份稽查报告,对下属单位的主管进行质问。这个稽查部门被大家称为“总裁的秘密警察”。于是,德鲁克说,在这家公司里面,大家追求的不是最佳的业绩,而是在那份稽查报告上显示出靓丽成绩的业绩。
与之相反,在通用电气公司,也有类似的稽查部门。但是,稽查人员在巡视之后,却把研究报告交给被巡视部门的主管。这就大大强化了自我控制的风气,业绩改善变成了部门有动力去做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工作。也就是说,每一个基层管理者对于业绩的完成有主动性,业绩稽查无非是每一个基层管理者“自我控制、实现目标”的一个帮手。
用中国足球队前任教练米卢的话说,中国足球的问题,是如何从“要我踢”转变成“我要踢”的问题。我猜中国足球队的业绩谈话应该不少了,但是,结果怎么样,国家这样重视、全国人民这么支持,业绩还是不行。为什么?我觉得根子上还是“要我出线”,而不是“我要出线”,更不是每一个球员都把“走向世界”作为职业生涯的唯一目标。在这样一个语境里,你搞出怎样的业绩谈话、业绩考核办法,都是形式上的,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一句话,业绩管理活动,不仅仅是要改善业绩,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业绩这件事,带出一支队伍,一批优秀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