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以前我认为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就是喜欢和兴趣,因为我觉得,只有兴趣才能驱动我们本能的去坚持做事情。
但仔细想想,兴趣很有可能是一时兴起,而喜欢也会有一定的期限,如果单纯因为喜欢或者兴趣就去做一件事,就会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今天喜欢一股脑就做了,那明天要是不喜欢不感兴趣了该怎么办呢?
比如今天我在玩游戏时,忽然产生个有趣的想法:倘若我一开始就对这个游戏介绍、画风或玩法形式不感兴趣的话,我还会玩这个游戏吗?
答案是肯定不会。
从人性角度考虑,在有可选择权的情况下,人是不会去做一件让自己不获得任何利益的事情,当然这不绝对,可能会有百分之一的人就是很无私有大爱。
那么假设已对游戏感兴趣的前提下,我打开这个游戏玩了,并且觉得游戏体验还不错,可转念一想世界上好玩的游戏那么多,我为什么要一直玩这个游戏呢?
当然是游戏里有无形的“钩子”勾住了我,以至于放弃了玩其他好玩游戏的机会。
那么这个“钩子”是什么意思呢?
这可能比较抽象 ,但我举个例子你应该很容易就能明白。
比如你玩一款游戏的时候某一关没通过,这时你也许会有些恼怒,会想着再次挑战这关,在玩的时候还会顺便想:就这?小小破游戏也想难道本大爷?
神奇的是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就会激起自身极强的征服欲,还可能让你出现“上瘾”的情况(就是没玩过去就一直想挑战,直到玩过去为止的心情),这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支撑你继续玩下去的理由。
参考当年风靡一时的消除类游戏“羊了个羊”,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再比如,你看上了游戏里的某个皮肤或者道具,非常想得到它,你看了一眼得到它的条件是必须在游戏里签到几天,又或者是攒多少金币可以换取之类的,你想了想觉得没问题可以接受,那接下来只要你按照它说的去做了,就一定会拿到你想要的东西。
讲到这你不难发现,兴趣和喜欢只是想做一件事的基础条件,但并不能证明只要有兴趣就能将一件事长久的做下去。
就像玩游戏一样,再次或多次挑战未通关的关卡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将这关闯过。在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道理——真正能让你坚持做事的原动力一定是明确的目标。
也就是说,当我们做事有了清晰的目标以后,自然而然就有了想要一直坚持的想法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