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又一个本命年。24节气,是四季的流年历,是整年的刻度仪。时间之树,节节生长,留下斑驳印记。
1.5. 【小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寒之景,风花雪月茶,诗酒趁年华。
1.20. 【大寒】
大寒自有它得天独厚的好,最适合想家。
喜欢是怎么都好的放纵,爱却需要克制。
我们喜欢美食,却更爱美。
2.4. 【立春】
昨天搬家,Jurong Point这边最喜欢的就是格外宽阔的游泳池和不出楼宇即到的图书馆。不过Chinese Garden附近也很美哟!
毕淑敏说,旅行让人谦虚。其实搬家也是一样的!立春的象征意义远大于节气本身,可以不念过往,不问将来——不如一切重新开始?
2.19. 【雨水】
雨水和雨水是不同的。所以有春夜喜雨、江湖夜雨、凄风苦雨、屋漏偏逢连夜雨……当然,还有红包雨!
3.5. 【惊蛰】
经过万物蛰伏的冬天,仲春的第一声惊雷,可不是随便打着玩玩的!
作为24节气中最惊心动魄、生动传声的节气,惊蛰的雷,就是这么操心劳神。它唤醒土地、草木、小虫和你——醒醒吧!起来生活!
还有,要感谢那些把你打倒的人,让你知道,倒着有多舒服!
3.21. 【春分】
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溪头野菜盈绿,陌上粲然新枝。
如果节气也有性格,春分一定是在时间上不急不缓、在给予上不偏不倚,在心境上更是有条不紊、心平气和的。
春分之际,日夜同长,寒暑均衡,一曲清歌花解语,此情此景,更是不小心透露出中庸之道的哲学观,由春分引领白羊座,也是妙哉!
4.5. 【清明】
也许,连清明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就变成了一个五味杂陈的节日?寒食节本来是祭祖怀人的节日,人们却把祭扫拖到了清明;上巳节本是郊外春游的节日,人们又把踏青赏春放到了清明。其实清明原本只是一个提醒农人种瓜点豆、种桑养蚕的单纯节气啊!三节合一,注定了清明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一边是慎终追远的黯然感怀,一边是清新明丽的开阔气象。
4.19. 【谷雨】
有人用“既生瑜何生亮”来评说雨水和谷雨,虽然它们都是春天的节气,又都带“雨”,却又那么的不同。
雨水,作为春天的第二个节气,她的雨为的是唤醒沉睡的大地和万物。她深情含蓄,又饱含诗意。
而谷雨,作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她的雨,是为了让春天顺利过渡到夏天,万物获得充分的动力,越发茂盛地生长。她更热情洋溢,也更有亲和力。
今日谷雨,雨来百谷生。
5.5. 【立夏】
天涯共芍药,将离人不离——立夏。
立夏,承载着让万物繁盛的使命而来。百花争芳吐艳,新栽入土的禾苗与瓜秧奋力拔节,植物的触须使劲儿疯长,一如被拉长的白昼。青蛙在田垄上放声歌唱,蚯蚓们为爬出潮湿而全力掘土。
春日里少不更事,花枝招展的少女,做好准备,嫁为人妻,开始锅碗瓢盆的交响。
万物至此皆长大。
5.21. 【小满】
节气里的其它“小字辈”,后面总跟着老大,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唯独小满之后,不是大满。
也许是含蓄低调的中国人更追求“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吧。
先哲们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写进《周易》;贾府极尽兴盛之时,“登高必跌重”;《菜根谭》中有“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的佳趣;曾国藩更把“花未全开月未圆”当作一生追求的境界。
月华盈盈,荷香依稀,一年的好收成初见端倪,人生之满足感,尤以今晚为甚。
6.6. 【芒种】
如果有一个节气,同时包含了耕种与收获,非芒种莫属。
“芒种芒种,水稻过此不可种。”耕种有时,过时不候。
“芒种芒种,麦子到此皆成熟。”收获有时,粒粒香甜。
五谷不分的我们,是否还知道遥远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农田果园在饱满中酝酿果实,万物在等待秋天的成熟。嘉年可期,丰收在望,在这个充满生命延续感的季节,给自己一个关于分寸的启示。
6.21. 【夏至】
枯藤老树昏鸦,浮云贤二夏花。古道西风瘦马,穿越一下,故人自在天涯。
看不可思议的风景,做一直想做的事。
7.7. 【小暑】
谁说小暑只带来炎热?
它不仅带来晚霞、星空、虫鸣最热闹的舞台背景,还带来芙蓉、合欢、茉莉最繁盛的草木花事。
小暑并非什么都吃不下的苦夏,有雪糕桃李杨梅荔枝数不尽的酸甜清香,有烟熏火燎轻松惬意的啤酒烧烤小龙虾,有讲究不简单防中暑治百病的一碗姜汤……
所有的铺垫过后,才是主角——盛夏登场。
7.23. 【大暑】
有味之物,多半重口。
若就节气做喜爱度测评,大暑一定是最吃亏的那个。
除了通勤路上衣衫湿透的狼狈,遮阳镜、防晒霜聊胜于无的增加支出,以及叫苦连天的同仇敌忾,大暑好像没什么用。
但就是这不讨喜的节气,却贡献了一年最甜美的瓜果,咫尺相隔的乡野,作物们正迎来一生中最快的成长。
假如,24节气中没有大暑会怎样?
一如恒温的人生,未经考验的感情,或许也不值得过吧?
既然迎来了大暑,就过最火热的日子,喝最烈的酒,爱最好的人。
8.6.【立秋】知秋
从一丝凉风中知秋?从一片落叶中知秋?从诗人的歌赋里知秋?从丰收的想象里知秋?从不期而遇的大雨里知秋?从贴秋膘的诱惑与借口里知秋?抑或从“秋后算账”的冷幽默里知秋?
或许有一百种“知秋”的假把式,不如“以身试法”的真体验。相遇相逢,亦是缘分。相见恨晚,其实就是——找到你信任的人,不如找到信任你的人!
8.23. 【处暑】
立秋刚说完:秋天到了。
处暑接着说:暑气止了。
明明还穿着夏季的衣裳,偏偏要站到秋的队伍里来,只能让人挖空心思替它往回找补注解:
——处暑是夏天的最后一弹指;
——处暑是夏季没踩住刹车直冲到了秋;
——处暑是夏天筵席的散场,秋天盛宴的过渡……
处暑,真是不按常理出牌。比喻再准确,都不如知己契阔,贴身相遇。带着热腾腾的暑气,旁若无人地行走在秋天的疆域里。
9.8. 【白露】
白露节气的时间跨度,刚好落在十二星座的处女座:
外冷内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天秋老虎余威尚在,晚上却已开始夜凉如水。
追求完美:清晨,凝结在花草树木上的露珠儿,一定是细小排列,丝丝不乱;鸿雁南征,一定是“一字阵”或“人字阵”。
喜欢忙碌:利落地送走慵懒的暑假,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开学季,学生、家长、老师们,都投入新一学年的旅程。
唯有秋夜多思,读过的诗句、听过的乐曲浮上心头,捣衣声声慢,和月到帘栊。
9.23. 【秋分】
刚刚经历秋分,便至中秋月圆——时节教人取半舍满,感恩惜福。
秋分,不仅平分秋色,平分昼夜,更能依托时令风物调节情绪——没有什么,就建造什么;不要什么,就消除什么!
10.8. 【寒露】
一夕红遍一座城。
一直甘当配角的绿叶,卧薪尝胆,等到了寒露,终于成为大自然最红的大咖——气势如虹,从一座山绵延到另一座山,满城尽带黄金甲,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万别给我机会,只要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会拼命抓住!”
靠着这碗毒鸡汤,魏璎珞们果真成了当红流量小花。做人,做花,做绿叶,都一样,最重要的是不狂妄,然后信自己。
10.23. 【霜降】
霜降时节,菊黄蟹肥。游子满怀思乡之情,隐隐传来的夜半钟声,似乎并不惆怅悲凉,而是振聋发聩,助人内心反省。
霜降,是大自然为土地准备的冬眠舱,与土地厮守一年,也该让她歇息。
11.7. 【立冬】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天就该如此大开大合,北京人说的“局气”!
11.21. 【小雪】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时间是魔术师,热带的雨,也被赋予了小雪的轻快与晶莹。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观,方能了无羁绊。
12.7. 【大雪】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不同的人,也一定会遇上,会解读不一样的大雪。
农人读出“瑞雪兆丰年”的憧憬;才女读出“柳絮因风起”的才思;文人读出“能饮一杯无”的优雅;将士读出“大雪满弓刀”的豪情……
关于大雪,你怎么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果真是言尽深冬意味。围炉而坐,温酒微醺,冰天雪地,游子倦归,……这样的黄昏,谁在牵挂你,你在思念谁?
12.21. 【冬至】
冬至用饺子和汤圆来证明自己的人情味。
当体会着昼短夜长的孤寂感,天寒地冻的崩溃感袭来的时候,当身处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对相同的节气无法感同身受的时候,饺子和汤圆的安慰,不可或缺。
于是,不单单是冬至,每一段难挨的日子,都可以寻找一些方式,我们一起,郑重其事度岁月,抗寒消暑解千愁。
春三月,万物以荣;夏三月,万物华实;秋三月,容平;冬三月,闭藏。天地舒展开合,冷暖轮回,我自悠然心会,敬之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