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期,几乎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除了我们的专栏里已经提到过的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之外,你还要把它与哪些重要概念必要的关联起来。
除了文章中在判断知识是否有用时加上长期,在赚钱这件事上加上长期盈利,作为一个家庭教育讲师,我在授课中把育儿方法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加上了“长期”这个概念。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出现与你的期望不符合的状况(我称之为孩子带给你的挑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通常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例如,惩罚、恐吓、威胁、奖励、溺爱等等,这些方法确实有效,而且是即时反馈,立即有效。例如惩罚,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惩罚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犯错行为,短时间内有效。可是如果加上“长期”这个概念来判断,惩罚的长期后果是什么? 愤恨,“这不公平”;报复,这会他们赢了,下次我要板回来”;反叛,“我偏不按你说的做,你管不了我”;退缩,“我下次不让你抓到我了”;自卑,“我就是个坏孩子”。如果把“长期”的概念加上,这些教育方式长期来看是很可怕的。
2,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因为阅读我们这个专栏,你的关注焦点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对你自己的生活影响都有哪些?
阅读这个专栏已经快5个月了,在这小半年里,变化还真的是很大。
第一个最大的关注点的变化,是把焦点从快速赚钱转移到到自我成长上。读到这个专栏的时候,我在做2017年的年度计划,我的关注点在如何短期内赚更多的钱,而不是自身的成长。当时面对有几期课程和提升自己专业学习的时间有冲突,当我把关注点转换到自身成长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进修。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带给我更多的可以做的课程。
第二个最大的关注点的变化,是把焦点从短期转移到长期。从一个行业转到另外一个行业,起初因为专业的欠缺和市场的陌生会有点焦虑,焦虑的时候开始否定自己。我是在这个状态下听到了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概念的。当我给我要做的事情前面加上7年的时间限制时,一下子从容了很多,在过去5个月内,每当我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我要给这件事加上多长的时间段,这件事情放在我的这个七年里,我该如何去做。这样以来,反而能按部就班的做那些重要的事情,周边人给的反馈是:你哪来的时间做那么多事情。
第三个最大的关注点的变化,是把焦点从金钱转移到注意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了注意力>时间>金钱,在2月底开始写“上海松江正面管教”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果断的请了一个兼职帮忙编辑,这样我每周2篇文章至少可以节约4-6个小时的时间,我把我在这4-6个小时的注意力用在写作上可以写两篇文章,用在阅读上,可以读半本书了。
当然还有很多,这些改变在过去5个月里不知不觉已经带来了一个不同的自己。而这些实践有的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有的还需要提醒自己刻意练习。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在路上。
3,今天的文章里举了“好老师讲课”的例子——“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给你提个醒:实际上,写作和讲课没什么区别,并且写文章面对的是更多的受众。建议你回去读3月13日关于写作的文章,再 读一遍,或者多遍,看看你脑子里会冒出怎样的新念头?
今天文章里“好老师讲课”的例子里,关于“好老师”李笑来老师是这么定义的:看一个老师是否会讲课,就看他是否有能力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种类的学生对某一问题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
而作为“好老师”是这么做的:每天思考,面对这个问题,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如果他们可以被分为若干类的话,那么每一类人看到的各是什么样子?不是我觉得问题在哪里,而是他们面对的在他们眼里究竟是什么?
这也就是所谓的“调整关注焦点”。这是这个例子的道理,这个道理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打造价值观”的一个实践方法论:
1)有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采用不同的价值观去研究某一事物(或者任务)
2)调用元认知能力去分析不同价值观带来的不同选择,以及那种选择的后果
3)经过比较,选择长期效果更好的那个价值观
这个方法论,用在写作上。就是把“焦点”从自己身上调整到读者身上。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回答这些自己的问题:
1)我写的这个东西在别人眼里有没有用呢?
2)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别人会认为有多大用处呢?如何表达能做到让更多不同类的人对同一个问题达到相同程度的理解?
3)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对多少种类的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种类的人有用?
4)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在多长时间段里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那个时间段更长一些呢?
5)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用的话,如何才能优雅地让别人愿意为这个有用的东西付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