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
一.
我有好多好多想说的话。
其实这次考试带给我的感受更多的可以说是一种“充实”加“愉悦”。算是得益于网课形式吧,多门学科的期中考题大多采用主观题与电脑作答方式。(则不需考虑废手限制)。
我今年以来尤其是不喜欢标准答案式的考题,但从前会相当依赖于标准答案给我的安全感,反而头疼主观题如何发挥的问题。现在发现主观题更有无穷的魅力,至少我可以充分的去表达自己,表达个性。至少我能确保我想说的话都真实来自于我的心声,我的理解,绝对独一无二,无法替代。并且正由于主观题给予的机会和身处大学这个环境,不必过分担心分数问题和政治问题。主观题,总的来说,就是你不会也能写,写什么也对也不对,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试题,是一种发散性思维。
只是长远来看,这种给定命题写答案的形式也或多或少地也会限制住自己的独创性,所以我想,也还是不要过度依赖吧。
二.
都说存在着第一二现实,其实回看自己主观题的回答也可以明白这一点了。自己考虑得越是多的东西往往在回答时也较为丰满,书写起来真叫一个迅笔急书,提笔就来,落笔成章。甚至结束了还有些恍惚,啊,原来自己无意识中已经考虑这么多了吗?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吗?原来自己一路以来思路是这么一次次改变的啊?总有些怀疑几小时前坐在电脑桌前提笔就来的人并非自己。
反之,那些很官方,很宏大的问题往往不在我日常的考虑范围中。这也没有什么,因为我的大脑,人的大脑,就是不会主动去思考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吧?那类问题总是谈学科认识谈事业理想,让人也只得官腔作答。
今天早上是新闻学概论考试,一小时半我写了2000字加,考题二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认识,我对这一主观题的回答基本上占到全局。可能看着整体篇幅比例有些太不协调,但在我看来更多的一种极度心酸的滋味。我看着这些仿佛用鲜血写下的自述,看着针对这题我竟然回答了这么长的篇幅,写时又有如此多想说说不完,想说不能说的话时,体味到最初的热情有多大,当初的绝望与愤慨有多大,而如今回顾看来心酸的滋味又有多大。人生中最令人惋惜的话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了吧?那么多回不去,那么多痛苦,那么多不甘。不知道老师他能否在仅仅千字中感受到一丝丝我当初那个阶段的痛苦,挣扎与徘徊?
三.
关于那个阶段的回忆像是一根刺,永远扎在心上。正如回答中我所说,我是怀着极简单而挚诚的热情来选择新闻传播学这个专业的。当时的我绝对不缺为事业献身的信念,决心和勇气。老实说,“光荣了”一直是那时的我很浅薄很浪漫主义的希望。
我既然选择这个专业,必然是多方考察慎重决定的,所以不可能不知道传媒业的悲剧现状和萎靡不振的状态,也不可能不知道传媒行业有多辛劳,有多被轻视,有多难熬到出头的那一日。但是我就像所有初入职场的人儿们一样,以为拥有理想便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面对金钱摆在面前的诱惑时,难道我就不会动摇吗?有的,当然有。动摇得要死了,难过得要死了,睁眼闭眼尽是煎熬。我想,我也有功成名就的野心,我也有受人尊重的愿望,我也希望大干一场事业的啊!备受内心的拷问与来自社会的压力,我一时不知如何抉择。一面是自己的野心与社会追求,一面只是自己那毫不值钱,被人唾弃、轻视的小愿望而已,怎么选?
答案不言自明了。金钱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我最终选择的新闻理想,却意外地被一次疫情击打得粉碎。现在想来,不知道这是否算是上天给我的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劝我重新选择?
疫情中,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死去的李医生,被纷纷关闭的公众号,被删除的推文,被谩骂的方方,不作为的部分政府官员,一昧掩盖真相的舆论环境,不理智的群情鼎沸......
不是我偏激的缘故,而是失望真的总是一点点积累的。再说一次,我只是怀着“要为人民揭露真相啊!”这样简单的愿望就毅然决然的选择执守下来的,所以可以说,对“揭露真相”这一理想的追求就是我的最低底线。可是这次疫情中,我真的看到所谓的“真相”了吗?从事新闻行业,又真的能满足我对“真相”宗教般信奉的热切情感吗?新闻行业真的如我想象得那般公正无私吗?
渐渐地,我对自己的质疑与迷茫日渐增多。而舆论环境仍然是脏水一片。不,是看着干净,但水里却遍布着生物的尸体,散发着臭味。要是稍微有那么几个人出来清理清理也就好了,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我只能在心灰意冷中彻底地承认自己选择的失误。
很抱歉,我或许还新闻理想得不够彻底。我做不到自己用生命换来的真相,连公开都不能公开,只能孤芳自赏,并且还得一次次这样决绝地身赴前线,换一个永不公开的真相。我曾经炽热的理想全都毫无意义了!化为灰烬了!
做出“放弃”的选择太自然了,自然到我清楚说出自己的最终决定时毫无意外,只是心里空得慌,堵得慌。倾注了那么多信仰和热情和坚持的理想被这样随意地把玩,难道我很快乐吗?难道你们能够简单地把我理解为为了追求社会地位而鄙夷新闻行业的坏女人吗?
我不是,我不是。也许不管过了多久,我都会像今天这般难过。回忆起这许多年来关于新闻行业的执念与一次次关键处的选择,有一种人生大起大落的错觉,很累。说起对新闻的情怀和羁绊,那又是一段更为久远的回忆了,只是曾经珍视的回忆却意外成了令人痛苦酸涩的经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
如此长久的坚持,我也算是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一次了吧?会不会将我所有的年少气力都一口气耗尽了呢?有些苍凉地想想今后可能要走的人生道路,难免多些顾虑和清醒。也许人这一生,也就这一次为理想坚守到底的勇气吧。
既然选择了离开,我还是想要祝福后来者,也许会有很多人,他们比我更能坚守,他们真的做到了自己心中的“新闻理想”。而我呢,当然也要继续往前走了。就算失去一切,我也不会失去重头再来的勇气。现在的我虽说是一张白纸,但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尽管我还在迷茫中试探性地探索着,但也大致有了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的粗略构想。
最后,我希望有理想的人们都能真正为自己坚持一次,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和最终结局,真真正正地,给自己一个坚持到底的勇气。其实做到这点,我也已经很满足了。不想再多说那些回忆,因为也到了自己放手的时刻。
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