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利治疗原则:
1、 太阳——逆流挽舟法, 把表邪推出去(辩葛根芩连汤证)
2、 少阳——调畅少阳的气机,让肠胃的情报恢复正常
3、 太阴、少阴的下利——温脾阳,温肾阳,要驱寒
4、 厥阴——厥热胜复,平衡阴阳
5、下利清谷,不可攻表,不可发汗,下利清谷更严重就是肠寒到动不了,肚子胀
6、脱水——下利后,脉绝(把不到脉),不能开附子剂,也不能用灸法,会补不进去导致脱阳,需要打点滴,输生理盐水,然后吃生脉散加五苓散
二、厥阴病治疗下利的情况:
1、好的情况:寒性的泄泻的下利之中如果看到了热象,这个病人会比较容易好起来
2、不好的情况:下利严重脱水,阳气外泄,津液极少,古时亡,现代可注射生理盐水补充水份
3、脉象判断:
好的脉象是:沉细数
脉紧:有寒, 说明身体里面还有寒气压着下气,身体还不能放松
无脉:严重脱水
寸脉反浮数:下利,上焦热气上冲,人很干,还一直发热,就会拉脓血
尺中自涩:涩:津液虚,血虚
脉沉弦者:拉肚子,脉是属于又沉又弦的厥阴病的脉的时候,直肠会肿起来,感觉大便拉不干净,不清爽,
脉大:是气虚血虚,阳气浮越于外的脉症
脉沉而迟:有里寒
脉数:没有微弱,可能有大热,便脓血
脉反实: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脉很有力,死
4、虚虚的脉没有什么邪气,大脉 是邪气很多,弦而沉的脉是在生厥阴病
5、厥阴的戴阳是阴阳分裂,不见得要死,少阴的戴阳是虚寒,会死
三、治疗下利的方剂:
1、柏叶阿胶汤(偏热,热在血分)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柏叶阿胶汤主之。(上焦有热;下焦津液少,或血虚)
1)症状:热气上冲,上焦热烘烘的,阳气上脱,脑、心发热(拉到下焦干,代尝发发热护住最重要的心脑);拉脓血
2)药性:
阿胶:补血
干姜:中和牡丹皮的寒,防止脾胃被寒虚掉;炮姜现代是纯止血功效,古代是一半止血,一半暖胃
牡丹皮(寒性,看体质调整剂量):又凉血又通血
热利偏表,如严重到里,用白头翁汤
2、白头翁汤(肠子发炎)
脉沉弦,下利到直肠肿起,拉完大便后会感觉拉不干净;不下利的的痔疮也可以用白头翁汤
3、通脉四逆汤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必用四逆)
症状:下利清谷,发烧(拉肚子,又发烧,是脱阳,一定要用附子剂救命)
冒大汗,同时手脚冰冷
四逆汤症有时病人情况严重到休克,开大剂量的附子,半斤多,可用鸡汤炖附子,减少身体对附子的格拒,用到通脉四逆汤时可加大曲酒,让药能行开,把寒邪逼出去
四、知识点:
1、后代比较虚冷叫泄泻,比较热叫痢疾
葛根芩连汤,--算到泄泻,也可以算到痢疾
太阳黄芩汤、少阳大柴胡汤-偏到痢疾
少阴四逆、白通啊、理中-比较偏到泄泻
厥阴白头翁汤-是痢疾
2、复脉是要补津液,补津液要用人参
3、桂枝新加汤证也会发生在一个人运动、流汗之后觉得身体这里那里酸痛
4、灸一个太溪穴,可救阴证已经完全休克的人
5、趺阳脉也就是胃脉,脚背的冲阳穴是把趺阳, 少阴太溪穴
6、人比较虚的时候,身体重要的是要保住重要的部位:心和脑。所以会形成阳气上脱的感觉
7、“下利清谷”已经是很标准的少阴下利,肾阳虚的下利,不能发汗;如果更虚,肠子寒到不能动,就会产生气体,肚子胀气
8、人的病是发展成更严重的状态会有脉会洪大, 阴证的大的脉最标准的是是脱阳。那脱阳就是要完蛋了
总结:厥阴病下利以脉沉数为好治,看到因脉的细微变化判断人的身体状况,在把脉这块的学习还是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