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从宏观经济大环境的视角来看待当前国民经济所处的特定阶段,既有机遇,又充满挑战。简单来说,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必须作调整,“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那么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是否也能成功“转型升级”突破自我呢?我们是否为此变化的时代做好了准备呢?
三十岁临近的我们,不可以再浑浑噩噩不可终日了,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做长远打算,选择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并毅然决然的走下去。否则,我们必将被时代所抛弃,彻底沉沦。
如何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呢?要知道多少人高考后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学校错误的专业,毕业后选择一个不适合的行业不适合的岗位,干得身心俱疲毫无成就感。不要盲目听信父辈支招,什么有“钱”途,有前景,但是那些真的是你内心向往的事业么?那如何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呢?
要彻底解决这个迷茫过所有年轻人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必须要先睁开眼观察这个世界然后回到自身解析我们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人认为要成就一切功绩,需要把握好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自身的先天禀赋,我们喜好的,我们擅长的,我们的优缺点的合理认知与归位,这是“知己”部分;另一个是这个世界原本是怎样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现实中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尖锐矛盾,认识这个世界是“知彼”部分。只要平衡好了这两方面,并定立目标,做好计划,全力施行,结局断然不会令人失望。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我们自己?主要有两个方法可供参考,一是向周围人咨询,包括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朋友同事等,向他们询问自己的方方面面,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优缺点是什么,我们适合哪个领域等问题。不要轻视或小看他人的见解,我们在现实世界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心中自有比较与衡量,而且他们说的通常较为客观。
另一个方法是动用人格心理学知识。西方有许多相对较为科学的人格测定理论,比较专业的有气质类型测评,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等,而对于大众比较流行的有荣格的MBTI与九型人格,职业定位测评比较知名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DISC测试等。这些心理测评很多可能在大学里老师就推荐过,当你做过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人包括一切奇葩都只是某一类人当中的一份子而已,任何人早就有同类了,更为重要的是,你会深入自己的内心:那个别人眼中的你或许根本不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你有待你自己去挖掘。应该说这些心理测评有一定的可信度,毕竟经历了几十年的理论发展,还是有它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能尽信之而陷入教条主义,毕竟整体理论划归到具体个人时,不可能百分百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经历与观念行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再加上我们不断在生活与工作实践,会最大化认识理清我们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并做到扬长避短。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安放自己的问题了。
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洞察这个世界看清现实?中国目前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攻坚战之中,传统产业不“转型升级”必定会江河日下,苟延残喘,直至被淘汰掉。突破的唯一办法是打入欧美日长期占领的高地,往自己的软肋“高精尖”方向全力冲刺。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经济科技力量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知识密集型与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会是发达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领域。会出现以大数据云计算IT互联网行业作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为驱动力的行业带动相关行业的局面。未来,人力会大面积被机器所替代,只有深度参与这场新经济浪潮,才有希望。要么非凡,要么平庸,貌似没有中间路线可走。未来之路,真的会很难。
可喜的是我国在三十年不间断专注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我国工业化程度(部分达到工业3.0水平)已经比较接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如航天领域民用核电领域等超越了某些大国。而不像邻国印度愚蠢地实施先发展高端服务贸易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造业,现在想回过头来追,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势力在不断发酵,东南亚小国个个都想步中国后尘,如今再想畅通无阻的靠廉价劳动力与商品占领他国市场也没那么容易了。真是庆幸中国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期,夯实了工业化基础,殷实了家底,抵御国际经济波动与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卯足劲一边“稳增长”,一边“调结构”升级转型,这等手法连美国都做不到。
国家前途是光明的,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怎样向国家一样,不断进击,不断升级改造呢?中国的这场“转型升级”运动非常值得借鉴。认识清了我们自己,了解了未来发展之趋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选取与自己相匹配的某一特定有前景的行业,并制定计划深入其中强力发展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