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有一部讲述巴菲特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要与读书和终生学习形影不离。所以,即便是88岁高龄,还掌握着全世界最大投资公司的巴菲特,对于学习新技能还是充满了热忱。生活中的变化太多,比如突然爆发的疫情,又比如突然的解封,失去又得到,得到又失去,我们无法预测变化,只有读书学习,学习能力是别人拿不走的。。
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主题段落刚好契合:
“1.古语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世界千变万化,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2.只有当你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底气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愿你我都能从现在开始,专注自身成长,不断强大自己。”
不但学还要能按时复习,把学的知识嚼烂,最终习得,化为所用。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生中若有一群为考学而奋斗的同窗一起学习,有一起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创业伙伴,甚至一起撸串烧烤的至交,何尝不是一大乐事。
理解别人的不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经,孔子经过宋国的一个叫作“匡”的城邑。因为这里曾经被阳虎侵害过,所以匡城人都非常憎恨阳虎。匡城人认为阳虎和孔子长得很像,误以为是阳虎来了,就将孔子围了起来困了他五天。
孔子被人误解,不生气不慌张,也不辩解,淡定从容对待。最后大家发现这是一场误会,匡城人又向孔子赔礼道歉,非常礼遇孔子。可见,孔子不仅话是那么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事情也是这么做的!
经常有小孩很激烈抱怨说,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不理解我?如果能理解爸妈的不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见识,他们做父母的身份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许会更平和理智的沟通,反过来父母对待子女也是一样的,孩子不理解你的辛苦,不理解你的用心,不理解你的付出,父母理解孩子的不理解,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许会减少很多权力对抗斗争。
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才是君子的气度。每个人的见识和眼光都不同,怎么渴望别人的思想和你的一致呢?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容易被别人误解,尽量减少跟别人争辩,非要他人理解。如果一味地寻求他人的理解与同情,那只会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