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村里可热闹了,忙着年年有鱼。
池塘里养了一年的鱼,到了年底,正是收获的时候,这可是件大事。
大大小小的池塘,都在年前这几天收鱼,俗称干塘。
一旦确定了具体的干塘日期,左邻右舍奔走相告,半天的功夫就能传遍整个村庄,名气大的池塘,连隔壁村的人都会闻风而动,踩着日子来买鱼、摸鱼。
买鱼是指塘主们捞上来的鱼,有草鱼、花鲢、黄尾鱼等,个头肥美,现捞现卖,既图新鲜,又图本地鱼的口感,是年夜饭的必备主角。
摸鱼就有意思了,等塘主们把大鱼捞完,剩下的漏网之鱼,谁抓住算谁的。
大塘前两三天就开始开闸放水,小塘只需前一天放,只有经验老道的人才知道闸口开多大,开多久合适。
等到了捞鱼的日子,差不多就剩下浅浅的水,露出了四周深深的堤岸,鱼都聚到中间的水洼处,肉眼可见,时而游走,时而跳跃打闹,远远就能听到搅动的水声。
孩童耳尖,最先听到池塘里传来的动静,跑到岸边一看,好多好大的鱼啊。
于是乎,大呼小叫起来,呼朋唤友,分享着自己发现的这一幕奇景,有几个调皮鬼,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抓起小石头就往池塘里丢,试图去把鱼激怒,看它们旋转跳跃的奇景。
一群孩童聚集在一起,总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首先过来的不是孩童的父母,而是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们,青年父母们这会是难得的放假,都想睡几天懒觉,吵不醒的。
老一辈人卸下了家庭的重担,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看家看孩子这些事,池塘边可是要有人看着的。
他们迈着缓缓的步子,往池塘边来,老远就开始喊,不能丢石头,都站远一点,掉下去不得了啊!
慈祥的老人已经管不住这些调皮鬼了,年纪一大,腿脚也不利索,跟不上了。
终于到了池塘边,扭头一看,嘿,今天是干塘的日子,有鱼吃喽!
换了个商量的语气,朝自家的孙子孙女说,快回去叫你爸爸起床,今天要下塘里摸鱼,可不能输给别人家。
孩童们一听,瞬间就待不住了,风驰电掣般往回跑,生怕跑得比别人慢,脚还没进门呢,就开始扯嗓子喊。
你听,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不断传来,村子里变得热闹非凡,老人们三三两两的站在老树下,对着池塘怀念过去的干塘往事。
张家的老大去年摸鱼第一名,李家的媳妇也不错,有股子好力气,刘家的两个学生娃也不错,潜力十足……
等到吃过早饭,池塘边已是人满为患。
塘主请的几个精壮男子,各自穿戴着防水的工具衣徐徐而来,孩童们看着这架势,知道要干大事了,顾不了玩闹,赶紧推搡着往岸边挤,灵活的小脑袋一下子就钻到了最前排,视野开阔的好位置。
只见池塘里,一张几十米的渔网,被拉开又聚拢,鱼儿们本能的挣扎着,激起水花四溅,像喷泉突然被打开了一样,岸边的人们见此场景,自然是欢呼雀跃,同时,也开始琢磨着怎么买到最肥最大的鱼。
被网到的鱼,装到早有准备的箩筐里,箩筐很大,平常是用来装稻谷的,装鱼也是毫不费力。
深深浅浅的淤泥里,挑箩筐的人拔不动腿,鱼从箩筐里跳了出来,引得按上的人一阵嘲笑,孩童们眼尖,一直盯着欲往泥里钻去的鱼,大喊着,“鱼在你后面,要跑啦,快抓它,快啊!”
被人一嘲笑,又被一喊,年轻的小伙子脸上有点挂不住,急欲寻回面子。
猛一使劲,拔腿加转身一气呵成,扑通一声,好了,摔了个脸啃泥。
哈哈哈,哈哈哈……
岸上的人笑得人仰马翻,塘里拉网的几个也忍不住回头看,回头笑。
只有老人们智珠在握的样子,微微一笑,仿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挑箩筐的小伙这下终于顾不上面子了,满嘴满脸的泥,鱼还在往泥里钻呢!
只吐了吐口水,擦了擦眼睛,两只手死死地把鱼抓回了箩筐,末了,又往鱼身上又吐了一口,还是一嘴的泥土气息。
然后,挑着箩筐接着往岸边走,一深一浅的,一趟又一趟。
岸上的人们也乐在其中,直到最后一箩筐鱼到了岸边,大家开始拥挤着去买鱼,手上抓着崭新的钞票。
买鱼归买鱼,还有摸鱼的人呢。
渔网只网大鱼,池塘里还有很多网不到的呢,随着塘主一声令下,“混水摸鱼”的队伍开始下塘。
有人穿着工具衣,有人撸起裤子光着腿就下去了,各自提着水桶,或者竹篮。
被刚刚那么一网一闹,好多鱼都躲进了淤泥里,所以要不停的往泥里摸,才能找得到鱼,这就是摸鱼。
有时候脚一踩,正好有鱼在下面,会吓得人一跳。
有时候一个小水坑,会有一窝子鱼,反正见者有份,就看谁手脚更利落,各凭本事摸鱼。
运气好的话,一桶半桶的鱼不在话下,都是鲤鱼、鲫鱼之类的好鱼。
连着好几天,村子里都在讨论摸鱼第一名花落谁家,这份摸鱼的好运,总是让人欢喜和羡慕的。
每逢年底,我都会忍不住心潮澎湃,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村里的池塘,塘里的鱼。
早早的就会打电话回家问,家里人说,放心,年年有鱼!
其实,我也知道,无论多少年过去,只要家还在那里,有些年味永远都不会改变,年年有鱼!